一邊趴在奶娘懷裡吃奶的司徒箏,一邊豎著耳朵聽著皇后身邊的張嬤嬤,喜氣洋洋的將外邊的事情講給周皇后聽,尤其是將甄貴妃的狼狽講的更是活靈活現的。
周皇后抿著參茶並不言語,但是柔和的面孔並不難看出來,她此時的心情很好,一直等張嬤嬤講完了,皇后這才慢條斯理地說道:“嗐,甄妹妹也實在是大意了,聖上交代的事情怎麼能這麼不精心?”
張嬤嬤咧著嘴兒道:“可不是老奴說,貴妃娘娘但凡多用點兒心思在皇上交代的事情上,也不至於在七皇子洗三禮上鬧出這樣的亂子!”
這話說得,多用點兒心思在皇上交代的事情上,那心思都用在哪兒了,也就不言而喻了,這話在場的,除了不通人情世故的司徒箏,那是都心裡明鏡的。
周皇后淡淡地道:“到底還是年輕不經事兒,張嬤嬤,一去傳本宮的懿旨,讓甄貴妃抄寫百遍《靜心咒》,以便修身養性。”
累不累什麼的且不說,單說這人就丟大了,靜心咒?因為什麼靜不下心,這不是明擺著說她天天就為了爭寵嗎?
按理說,妃嬪爭寵本就天經地義,要不哪來的寵妃一說?但是,人家爭寵的可都是年輕的宮妃,而甄貴妃和皇后年紀差不多,早就該到了穩重的年齡,卻仍然跟年輕宮妃那樣一心爭寵,可不就叫人看笑話了?
接到皇后懿旨的甄貴妃,險些氣的吐血,卻只能恭恭敬敬領旨,但是,回頭就將屋子砸了個稀巴爛。
第6章
轉眼間,司徒箏已經三歲了,這些年,金明帝雖然一如既往的偏袒中宮,對皇后所出的太子和七皇子更是偏心偏到胳肢窩去了,但是,也不曾忘記臨幸後宮。
不過,金明帝這些年除了到皇后的寢宮留宿外,一般都是招新進宮的美人侍寢,至於高位的嬪妃,只是偶爾過去坐坐,喝點兒茶,以示恩寵就算了。
所以,這三年,皇宮中傳出有孕的基本都是沒什麼品級的,八皇子和十公主、十一公主的生母都是采女,生母地位低微,沒有撫養的資格,便交給了各宮主位娘娘撫養。
這三個長什麼樣,司徒箏沒見到過,因為剛開始是他太小,皇后不許他離開鳳儀宮,以免出事兒,皇上也不許,後來是他忘記了自己還有這三個弟弟妹妹,每天就記得守在門口等他太子哥哥回來陪他玩兒了。
但是今天早上,他聽說德妃的永安宮宮裡出去的那個爬床的洗腳婢要生孩子了,他決定去看看,當然不是要看那個洗腳婢,而是想要看看那個新生兒。
司徒箏也說不清為什麼,就是冥冥中感覺這個要出生的嬰兒對自己很重要,修行之人都有第六感,所以,司徒箏決定遵從自己的感覺,甩掉了身後的奶嬤嬤和大宮女們,獨自向永安宮方向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