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容莀這是走岔了路,忙熱情的將他帶到了稍微能立腳的地兒,還有極熱心的嬸子怕他餓著,拿出家裡最好的吃食給他,而那時家裡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個發硬的白面饅頭。
容莀當時也是餓極了,捧著就啃,啃了半天也只啃下一小塊兒,那饅頭啊,著實硬。
他不動聲色的將饅頭收進懷裡,客客氣氣的問路,有一中年漢子自告奮勇的將容莀帶出了北街,立在繁華的東街後,容莀內心無比震撼,若不是這遭走岔了路,他根本想像不到這世間還有如此窮困之地。
那一刻,滿腔熱血的少年郎心裡頭做了決定,他要幫他們。
首先那風吹日曬的泥房就不適合住人,容莀拿出自己昔日積攢的銀子,想著先幫他們換個住所。
可那麼大一片地方啊,幾百戶不止,就算是最普通的青磚瓦房,那也不是十四歲的容莀負擔得起的。
容莀想著,這怎麼著也算是一樁善舉,去求求父母他們應該也會出手相幫,少年郎不諳世事,對這世間也總是有著最美好的期盼,然結果出乎他的意料,胥安候冷漠的拒絕了他。
候府在長安城遍地都是,胥安候府不過靠著老侯爺的軍功撐了幾分門面,候府原本爵襲三代,且一代降一代,因老侯爺有從龍之功,是以得陛下恩賜三代不降,這對胥安候府已是莫大恩寵。
可因著這份恩寵,外頭不知有多少人盯著胥安候府呢,那時候的胥安候剛任職禮部侍郎,整日裡戰戰兢兢,唯恐出半點紕漏,哪裡會自個兒找事去惹這燙手山芋。
這種事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做的好了,有人會懷疑容候府在哪處貪了,指不定就惹上牢獄之災,做的不好了,那可不就落入了長安笑柄。
況且天下貧窮百姓數之不盡,他一個小小的候府哪裡幫得過來,就算他有心幫,可那諾大的北街就是傾他候府之力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容侯爺自不會去費這些心思,實在被纏的無法了只告訴容莀:若想真心幫助他們,就靠自己。
最後,瞧著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少年,容侯爺還囑咐了他一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句話,容莀一直沒忘。
他拿著自己積攢的銀子,費盡心思的去周旋,這中間載過跟頭,也受過委屈,可他從未想過放棄。
容莀還期盼著,等他有朝一日做了大官兒手握實權時,一定要去救濟這天下貧苦百姓,至少每年冬天,不讓人生生餓死凍死。
後來,與沈棠成了婚,這個做大官兒的心思便盡數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