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面膏頭油,被擺在了易家食肆東面牆上的一座小架子上。
城裡那些貴婦千金,再打發人來買面膏時,聽說上了這樣的新貨,各家都買了些回去。
那些女眷一見著這精美的瓶子,便先喜歡了幾分,面膏擦在臉上,也極滋潤舒適。雖是盛夏,卻不油膩。過得小半個月,不少婦人竟覺得面容當真白皙了幾分。
甚而還有更誇張的傳聞,武安侯的胞妹跟著祖母出去避暑,在湖上遊玩曬黑了皮膚。妙齡少女,又是閨閣千金,正是最愛美的時候,急的火燒火燎。回到京中,便關在屋裡不肯見人。有相熟的親戚,拿了這玉容膏給她使。這姑娘本不大信,但也是抱著急病亂投醫的念頭,便用了。
擦了大約小半個月的功夫,被日頭曬黑的皮膚,還真就白了回來。這小姐也不是什麼藏私的人,得了寶便四處跟人宣揚誇讚。
如此一來,這玉容養顏膏在京中幾乎名聲大噪起來。
來易家食肆買面膏的人,幾乎踏破了門檻,比來吃飯的還要多些。
然而炮製這玉容膏不比別的,泡藥酒、熬藥油,都是花功夫的事,頃刻間也做不出來許多。這些人見買不到,便將店鋪里別的東西比如頭油一類買了個傾盡,甚而連鋪子裡的糕餅點心、醬菜風雞都沒有放過。知道是當今聖上御賜匾額的食鋪,買了也不會吃虧。
而這玉容養顏膏,也因著物以稀為貴和貴婦們的有口皆碑,身價倍增。
起初,鋪子裡只賣二兩銀子一罐,漸漸漲到五兩,如今竟然要十兩銀子了。且因買主都是閨秀千金,名門淑女,裝的瓶子也從小瓷盒子換成了白玉罐子,罐子上亦繪著侍女圖,還題著描述女子容顏的詩句。用一方小小的精緻木盒子盛了,裡面墊著一塊大紅絲綢。東西雖說都不算金貴,卻給人一種華美感。
那些淑女們,買起這玉容膏來,銀子掏的就更痛快了。
左近鄉鎮的人,瞧著易家這店鋪,不止皇上賞光,城裡的達官貴人也不停的朝這兒奔,更覺得這食肆不一般。
秦春嬌又有意無意的透露,她做菜做點心,用的全是自家油坊里的油。這消息傳開,京里那些有名的酒樓飯莊,大廚進貨,便點名要易家的油。
這一下,易家的油銷量陡然漲了幾倍,京里買不來,這些人打聽到了消息,便都往鄉下奔。
易家食肆與易家油坊,每日從早到黑,全無一刻停歇。
易家多雇了許多人手,村中閒著的小伙子,或者沒了生計的婦人,都在易家尋到了差事。
如今的下河村,風清氣正,欣欣向榮,比趙桐生當里正時,真是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