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聶青婉派了人來傳話,放這五個小國的國君們進來的時候,聶不為親自下去,讓士兵們打開城門,他看著這五個國君進城。
五個國君帶的人不多,就是近身侍衛,還有之前被殷玄派出去的送那七個人的屍體回國的十四個士兵使者。
而除此之外,後面真的再沒有一兵一卒。
可暗地裡,周遭有多少埋伏,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了。
五國國君被人帶著進了豐丘國的皇宮,見到了聶青婉,亦見到了殷玄,五個人上前參拜,拜聶青婉,亦拜殷玄。
拜完,南臨豐作為代表發話,說他們絕對沒有給士兵們下達迫害太后和太子的旨意,而為了表達歉意,他們悉數將大殷士兵和豐丘的士兵安然無恙的帶回來,至於那七個死去的人,如太后所說,死不足惜。
縱然放火之事兒不是他們幹的,可他們有了嫌疑,這就是最大的罪,該死。
還說太后處理的好,他們這回來不僅是來請罪的,也是來講和的,而講和的條件就是,請求太后允許他們帶走他們的兵。
還說,他們五國甘願投誠,等太后和太子領兵前往。
能歸入大殷版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他們不想看到因戰爭而民不聊生,百姓受難,所以想和平歸順。
南臨豐的言詞懇切,字字句句皆發自腹誹,讓人不得不佩服他這表演的功夫。
人都說講和了,聶青婉再出兵,似乎就有些過份。
最關鍵的是,南臨豐是站在百姓們的立場說的這話,他說怕戰爭引起民不聊生,百姓受難。
如果聶青婉執意出兵,那必然會引起民憤。
縱然征服了這五國,這五國的百姓也一定不會屈服,反抗到底。
那麼到時候,這些被大殷征服的小國反倒成了禍亂之地,甚至是不祥之地,若想平復,只能斬殺百姓。
而那樣的行為,定然會痛失民心。
可若不出兵,那不就真的被他們困在豐丘,等他們瓮中捉鱉了嗎?
聶青婉嘴角勾了一絲笑,頭一回對南臨豐有些刮目相看,能想到用以退為進的方法對付她,實乃不易。
而事實上,南臨豐真沒有這麼大的頭腦,用這種方法來對付她的,是另有其人。
只不過,聶青婉現在不知道罷了。
她只是通過書籍來了解的各個小國,縱然也有徵集周邊大殷臣子們遞上來的一些文書,可每個國家都有機密之事,這些機密之事並不是誰想打探就能打探到的。
小國們經歷一代又一代的更迭,早已不復書本上所寫的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