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世上哪有強制別人信什麼不信什麼的,就算強逼,也逼不出結果的啊。”盧釗叫苦,梳理治下僧道,不是輕鬆活兒啊。
“我知道,沒讓你逼,只讓你了解統計,這都不能幹嗎?”
可你統計清楚,早晚要讓我乾的啊。盧釗苦著臉,給王憐花科普佛教在南北兩房的盛況,別的不說,南方高門就有無數人信仰佛道。
“謝萬謝太守曾言: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二郗說的是郗太守兄弟。雖是謝萬刻薄,但也能窺見高門對佛道只尊崇。主公每月都有錢糧布帛從郗家來,您知道他家尊崇天師道的吧?聽說王右軍也是道教居士,王子敬年前還在白鶴觀做了一場大道場,與會之人俱傳風流名聲。”盧釗小心翼翼引而不發,你知道自己家、自己未來岳家都信道的吧。別大水沖了龍王廟,到時候打到自己人頭上。
王憐花皺眉揮退盧釗,鋪開信紙給圖恩寫信。
——————————————
郗家自出孝之後,門庭就熱鬧起來,朝廷也沒有忘了郗家。
徵召的詔書很快發到會稽,大家長郗愔拜為鎮軍將軍,起復郗超為散騎常侍,郗融為琅琊文學,郗沖為諫議大夫。二品、三品、五品、六品,對郗家可謂不薄。
郗愔拿著詔書,嘆道:“老夫本是以老病退下,沒有年歲越長反而求官的道理。”
郗愔在桓溫當權到時候就被拜為鎮軍將軍,又賜開府儀同三司,他都沒有接受。不僅僅是看出桓溫根基不穩,更是急流勇退的意思。他都六十開外的人了,合該頤養天年,為家族培養下一代。
郗超更是驕傲,連詔書都沒看上一眼,只有郗融、郗沖眼含期盼。
郗愔看了兒子們一眼,道:“你們兄弟商量著辦吧,老夫老矣,不管人間事。”說完一拂袖子,悠悠然走了。
三兄弟以郗超為首,郗融問道:“大兄,我等可要接受朝廷徵召。”
“微末官職,吾安能受謝家小兒桎梏。”
“那我等也不應徵召。”郗融決定跟隨兄長,立刻出口附和。
“你倒不必,在家鄉做做小官也可。不過,若能繼續養望,日後不止五品。”郗超點評。此時,朝廷徵召賢才,避而不就,是彰顯風骨、淡泊明志的常規操作。只要你賢德的名聲越傳越廣,朝廷遲早還會再次徵召,且一定比上一次官職更高。
謝安當年就是遵循這樣的套路,最後東山再起。而郗超與謝安有仇,是不會屈居於仇人之下的。
“我們兄弟自然跟隨大兄的腳步,繼續養望就是。”郗融下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