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就這樣,當真就走了。
沒有收拾行李什麼的。
本來,他也沒有什麼行李。
老和尚的行李是很多的經書。
這些經書,十七都背下來了。
老和尚還是帶上了。
反正黑衣人很多,背點書,應該沒有問題。
書,讓師兄還了,他沒有牽掛了。
香燭點完了,老和尚也沒有牽掛了。
在大雨匆匆的時候,老和尚和小和尚,出了城,一路向北。
黑衣人依舊隱匿著。
只是身上背著經書,有點不舒服。
申國皇宮裡,小昭後提出殺和尚的意見,終究被否決了。
不過也再次證明了小昭後真的是一心為了申國。
以前還有謠言,小昭後是荊國送來的細作。
當然,是很早的謠言了。
那時候小昭後還不是小昭後。
申國人辦事講究圓滑,潤物細無聲之間能把事情辦好,最好。
這麼多年申國的繁華都證明了,這種治國之道的正確。
武人治國只會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文人治國,才能強國富國,百姓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這是申國文人最驕傲的一點。
人驕傲了之後,總難免有些膨脹。
於是做事,就有些隆長的規矩。
從禮部尚書十萬火急的提意見,到下去落實,選誰去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人要任什麼職務,從禮部選還是從九卿選,還是從六部其他部門。
難免要一翻利益爭奪。
這是一件露臉的事情,辦好了,說不定會流芳百世。
能被寫上史書。
這是文人最喜歡幹的事情。
這個爭執有點久。
所以大和尚,能夠從容的拿著書,去申學宮。
不過也因為大和尚露面。
更讓那些監視的人,放鬆了警惕。
大和尚爬不了懸崖。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十七和神佑這樣,輕鬆的從蔓藤上下懸崖。
所以大和尚只能去申學宮。
不過他沒有什麼特殊的身份,他只是一個和尚。
要進申學宮找人,也需要答題。
大和尚有點緊張,自己只是會念經,經文都背不下來,答什麼題啊。
不過還是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按照他們的規矩來。
因為師弟說了,務必要把書當面還給他,給他當面道聲謝。
好在,雨天來申學宮遊覽的人不多。
也不需要等待。
大和尚直接抽到了一個問題。
看到那個問題,大和尚有點驚訝。
然後很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