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雙方對結果都很滿意的情況下,決戰的時刻似乎就在眼前。
第169章 星際世界(完)
聯盟與帝國的統治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帝國因為殖民星的數量眾多, 為了避免鎮壓反抗勢力, 採取高壓統治, 要將每個星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心裡。所以反抗軍才會被迫在地下行動, 並且抗爭的火焰從未熄滅。
而聯盟不同,聯盟的出現就是為了與帝國對立, 最初建立的目標就是反抗帝國, 他們是帝國最大的反抗者。聯盟崇尚自由與平等,即使上層階級固化, 權力傾軋層出不窮, 已經不是最初那個為了星際抗爭的聯盟,表面上,依舊遵循著那些信念。
用一個例子來說的話,如果同樣發現了一片未知的星域, 裡面有許多資源星和一個統治該星域的智慧種族。
帝國的做法是征服,動用強大的武力將這片星域納入帝國的版圖,資源星用以開發,集中供貴族享用, 而這裡的智慧種族會被迫成為帝國的平民, 其中的統治者有一定的概率成為末等的貴族。
聯盟不同, 即使對資源星垂涎三尺,聯盟也會先打出引領新生種族走向星際, 共同開發的旗號,和平演變, 讓這些智慧種族自願加入聯盟,對此進行反對的人將無處立足。而那些資源星,絕大部分會被獻出,並用於聯盟的開發建設。
這些加入聯盟的星球也可以隨時退出聯盟,這並不是強迫性質的決定,但是退出聯盟後,他們就不會再受到聯盟的保護,一個新生的弱小文明,沒有了強大勢力的庇佑,迎接他們的除了星際海盜,就是帝國的軍隊。
加入聯盟,總比接受帝國的統治要好得多,就算加入後要履行多種義務,需要為聯盟做出貢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對比帝國的殖民星,他們的生活好太多。
這也就導致了,當戰爭開始時,聯盟的軍隊只會遭遇帝國的軍隊,說不定他們登陸的星球還會舉手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帝國的軍隊進入聯盟領域時,所過之處均是為了自己的家園和自己的未來奮戰的民眾,即使被帝國強硬地打下來,宣布投降,也不乏暗中搗亂抗爭的隊伍。
在這些星球中,如果出現一個同樣反抗帝國統治,有著與聯盟同樣理念,還不需要他們付出太多,可以自由發展的另一個勢力出現招攬時,可以想像原聯盟星、現帝國殖民星的選擇了。
帝國尚且不知被防備的臨時盟友正在摘桃子,他們收到的所有情報都是聯邦將軍力完全投入到前線的戰場上,包括各個星球的反抗勢力在這段時間也沒有出現,全力對外。
此刻匯聚在首都星的新帝等人,才拿到聯盟軍隊為何失常的報告,他們的情報與前線的真實情報已經有了幾乎半個月的時間差,還毫無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