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皇子有些累了,皇叔先退下吧。”
“……老臣告辭。”成國公看朱沐祥三番五次拿不定主意,嘴上說退下,心中已經開始琢磨:怎樣才能在睿王府中,不留痕跡地讓福熙斃命。
☆、第二十八章、小人心思
東明國的又一日早朝。
京兆府尹上報:“臣啟奏皇上!城郊的洪安橋,由於年久失修,昨夜坍塌。”
“哦?京城郊外,居然會有橋坍塌?朕記得,朝廷每年都會撥出一部分銀兩,專門用於道路和橋樑的修飭,並且分派到各地。為何我東明國國都的郊外,還會有橋坍塌?難道每年撥出的那些白花花的銀子,都打了水漂嗎?”
“臣惶恐!京兆府每年確實是有接到朝廷的撥款,而且每年京兆府接到的撥款,還要比地方州府多上幾層;但是,臣請萬歲明察!我東明乃泱泱大國,每年四方諸國的使者,都會分批來朝進貢;為了彰顯我大國威儀,京城的大小馬路、河堤橋樑,每年至少要修補兩到三遍,還不算每隔五年就要徹底翻新一次的費用。這樣算下來,京城的修飭費用,要達到地方的兩到三倍;還得是在,沒有橋塌、堤斷、路崩之事發生的年月。”
京兆府尹並沒有撒謊。地方的州府郡縣,每年能修一次路就已經很不錯了,剩下的朝廷分撥的修飭費用,當地官員還能夠中飽私囊一些;而京都的修飭費,真的很緊張。
“臣不敢欺瞞皇上。城郊的這座洪安橋,並非城內建築,就算是在郊外也並非主路;因此每年規劃時都把它排在最後,若是這一年的修飭費用有所結餘,再來修它。但是,每到歲末帳上的費用總是虧空,有時花得多了,還需要等下一年的撥款到帳,再來補上。就這樣一拖再拖,終釀成禍。臣身為京城府尹,理應為其它地方州府的父母官做好表率,如果不是修路的款項實在緊湊,不敢向皇上開口。”
京兆府尹很會說話。他先抬出“泱泱大國”的高帽子,讓東明帝欣然自得,這樣今日他所求的事情,就已經成了一半;然後,他一點一點上報事情,最終把話頭扣到了“緊湊”二字上,讓東明帝聽得很明白,帳上現在其實已經沒有錢了。
“嗯,確實難為了你!好吧,朕知道了。百姓可有傷亡?”
“回皇上。百姓死了七人、跌入河中未找到者六人、摔傷者二十幾人……眼下,這些百姓和家屬都需要適當的安撫。”
“看來,朕還真的是需要派一位有重量的人前去,以表朝廷的慰問之意。眾位愛卿,誰願領此差事啊?”
修橋本來就是費時費力的苦差事。一切材料、人工的開銷要精打細算;不論幹活的是兵將還是僱工,他們的安全要有所保障;已經傷亡的百姓及其家屬,要耐心安撫按數賠償,若是再遇到幾個不要命的刁民發起暴動,那就更是麻煩;最令人頭疼的,還是朝廷分撥的款項是否充實,沒準兒橋修到一半錢不夠了,回來要錢勢必得看皇上的臉色,若是帳務弄得不清不楚,還容易被扣以貪污之嫌……到時候才真是,修橋之人,恨不能變成跳河之人。
大殿中無人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