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把玩著手中的帛書,召王眼底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儘管他如今已過而立,卻依舊如少年人一般愛好玩樂享受,對國政大事反而興趣缺缺。
“太子到了?快快請進來。”聽見內侍稟報,昭王大喜,連聲吩咐著,“給太子賜座。”
邊上的內侍習以為常般又添加了一席。
召旻剛剛踏入觀政殿,便見昭王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將他拉到御案前坐下,心知這位一心玩樂的父王必定是又有什麼棘手的事需要自己處理了,他面上不動聲色:“父王,發生了什麼事?”
兩份帛書被遞到他面前。出現在帛書後方的還有昭王那張帶著淡淡討好笑容的臉。只可惜那蒼白的臉色和青黑的眼圈破壞了他臉上的笑容。
中域九州一片紛亂,大大小小十幾個諸侯國彼此爭鋒。
上一任召王雄才大略,在位時拓土千里,將召國從一個偏僻小國發展成為如今僅次於幾個大國之下的強國。
如今的昭王雖才能平庸,但國中還有老臣輔政,因此召國的國力即便不再蒸蒸日上,也沒有大幅度下降。
或許是因為這一任昭王才能平庸,也沒有進取的野心,昭國與周邊四鄰的關係反倒從原本的緊張中漸漸恢復,甚至與好幾個國家結成了聯盟,共同預防那幾個頂尖大國的攻擊。
如今這兩卷帛書便是來自頂尖大國之一的周國。只不過一份是新任周王所發來的國書,另一份卻是周太子玄所寫的私人信箋。
不久前周王去世,新任周王猝不及防發動叛亂,兵變上位,本該繼位的周太子不得不只身出逃,身上背負著來自整個周國的通緝,原本交好的盟國都不敢收容,這位倒霉的前任周太子不得不將主意打到了與周國之間還隔著好幾個國家的召國,想要獲得昭王的幫助。
而另一份來自新任周王的國書,意思卻是恰好相反。
“太子,你來給寡人出出主意。”昭王將國書遞給兒子,眉宇間帶著期盼之色,“寡人該怎麼辦才好?”
他嘟囔著抱怨道:“周國畢竟是大國之一,你說這兩兄弟彼此爭奪王位,何必要拉咱們昭國下水呢?”
……只想做一條鹹魚的他,覺得就這麼躺在岸上曬太陽就挺好的。
目光掃了一遍面前這兩份截然不同的帛書,召旻抬起頭來,雪白絲絛隨著髮絲自臉側滑落,他目光開闔間如有冷電閃過:“當然是幫助周太子玄。”
“撥亂反正,重整乾坤。”他斬釘截鐵說道,“此乃大義。”
且不說身為召國王室,他們的立場天然就應該站在有著合理法統的周太子玄一邊。單從召國的利益考慮,扶持周太子玄,讓周國自身發生內耗,本就是理所當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