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友沒意見,但陳銀的妻子張氏卻說:「多謝大伯,我與霄兒就不去了。」
她家也在南坡蓋了屋子,同樣還沒完工,今兒一大早她就去看過,磚瓦木料竹子都好好的堆在那裡,沒被動過。
而且她家在旁蓋了兩小間茅草屋,原是留給蓋房工匠們休息用,這會兒正好給自己與兒子陳霄住。
南坡有水,自家房子旁邊還開了一小塊菜地,菜地里還剩一些大頭菜,完全夠自己娘兒倆吃幾日。
「那你住哪兒?」唐氏問。
張氏道:「南坡這邊有兩間茅屋,我與霄兒就住那裡。」
唐氏聞言心中一動。她兒子陳柱也在南坡蓋了屋,就在陳銀家旁邊,雖沒完工卻蓋好一間茅屋,要不自己就帶著四媳婦與小孫兒也住南坡算了。
轉念一想,不行,柱兒還沒跟哥幾個分家,自己一走豈不正合那幾人的心意。
哼!要搬也得等柱兒回來跟他們分家後再搬,到時候自己就跟柱兒過,讓那老東西一個人逍遙去!
陳三友的大兒子與四兒子聽聞自家屋子被燒,而二弟(二哥)家的安然無恙,心裡老大不痛快。
當初陳銀要在南坡蓋房時,就與兄弟鬧了好大不愉快,他爹陳三友便想給三個兒子分家,讓他們各過各的,各自掙了錢各自花。
陳書自然願意,他是長子,父親的田地將來都歸他,家裡老宅也必須是他的。
但四弟卻不同意分,因為一旦分家,他那些田就得自己種,賦稅也要自己交,樣樣都得自己上手,哪有蹲在父母羽翼下快活。
最後就是,陳銀一個人被分了出去,陳三友貼補了三十兩銀給二兒子安家。
於是陳銀便拿這筆錢,加上自己掙的,在南坡建房。
哪知房子還沒建好,流匪就來了。
這會兒流匪將大宅的屋子燒個七七八八,老大陳書與老四陳亭心裡能平衡才怪。
陳三友皺了皺眉,想說什麼又沒說出來,只朝二兒媳點點頭,算是默認她的決定。
陳三友的老妻呂大娘嘆口氣,摸摸孫子陳霄的腦袋問二兒媳:「你這裡有糧嗎?被褥啥的可齊全?」
張氏道:「我去瞧過了,屋裡還有一點米麵,被褥也是有的,鍋碗瓢盆也都齊整。」
那裡原就是給工匠住的,糧食放在炕洞下的瓦罐里,被褥雖髒了些,好歹都能用。
「那好,你娘倆先住著,等過兩日我再來看看。」
呂大娘瞧一眼丈夫,「反正你爹還要來針灸,到時候我給你帶幾身換洗衣裳過來。」
張氏:「謝謝娘。」
在姜家吃了早飯,村民陸續離開,陳族長與陳三友也帶著家人回村。
肖珍娘主僕也跟著回去,因為王大山說,學堂那邊並沒有損毀。
林氏見四弟妹走了,自然不好繼續留在姜家,便也帶著女兒與僕人離開。
姜家立刻清淨下來,姜老漢圍著大兒二兒的屋子轉了好久,又嘆著氣回到三兒子家。
目前最大問題不是房子,也不是錢,他與老伴最憂心的是家裡沒糧了。
現有糧食只剩半袋大米與小半袋麵粉,勉強夠十來口人吃個七八天。
可七八天後,他們一家又該怎麼辦?
而大兒子與二兒子藏在地棚里的糧食全都不見,許多棉花與麻袋凌亂撒在菜地周圍,又被雨水淋了一回,簡直慘不忍睹。
姜劉氏與三個兒媳兩個孫女將那些棉花棉籽一一收撿,髒污的就拿去水塘邊淘洗一遍,擰乾攤在院子裡晾曬。
姜老漢在三兒院子裡站了一會兒,又背著手去菜地轉了轉,只見菜地里種的大頭菜與大白菜全都沒了,連韭菜也被人割個精光。
不過,逃難那天他將家裡兩隻肥豬與十幾隻雞都趕進竹林深處,還在竹林里撒了好多麥子與稻穀,也不知母豬與雞還在不在。
「大成!」姜老漢瞧見大孫子從竹林里出來,連忙問「豬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