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姜家買了新式織布機的事,很快在村里傳開。
許多人跑來圍觀,親眼瞧見春娘快速織布的情景還是震撼到她們。
特別是那個可以自動跑來跑去的線梭,讓人驚訝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一問價格,這一台織機竟然要一百多兩,簡直讓人咋舌。
不過,當大家知道這東西是從數千里之外的吳越採購而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許多人家心癢難耐,暗戳戳去外頭打聽哪裡能買到一樣的織機,結果無功而返。
很快到了臘月,姜三郎等人做完役工回來,就發現自家屋裡堆滿潔白棉布,足足有數百匹之多。
而家裡偏房與堂屋各放兩台織布機,一共有六台,每台都有一位織娘在織布。
另有幾人在屋檐下紡紗,有本村的媳婦子,也有外村的。
「怎麼回事?」姜三郎問妻子。
春娘笑眯眯道:「我請了幾個織娘幫咱家紡紗織布,家裡棉花已經快織完了,你瞧瞧這些棉布多好,回頭給你做幾身衣裳穿。」
「我不是問這個。」姜三郎指著家裡的織布機問:「這些都是哪來的?」
「請人打的唄。」
春娘嗔怪地瞪一眼丈夫,去灶房給他燒水洗漱。「周茂給咱家捎來兩架織布機,閨女想回本,就去請人打了二十台部件,拿回來自己組裝的。」
姜三郎跟著妻子走進灶房:「二十台?其餘的呢?」
他看家裡不過六台,難道其它的都賣了?
春娘往鍋里舀水:「其餘都放著呢,寶兒說等你回來再出售。」
姜三郎坐到灶台後頭,幫忙點火燒灶,不時探頭詢問:「周茂給咱家多少錢一台?」
「兩台二百三十兩。」春娘蓋上鍋蓋,說:「所以閨女想將這筆錢賺回來。」
姜三郎點點頭,給灶膛添草,「寶兒說的對,回頭我去問問誰想要,就五十兩一台吧。」
春娘噗哧一笑,「你父女兩個還真想到一塊兒去了。你也不用去問,我都登記了呢。」
「咱們村有十戶想買,西村那邊有三戶,連別的村子也有人過來預訂,我已經盤算過了,一共二十八戶人家要買這種織機,她們已經給了定金。」
「二十八戶?」姜三郎簡直驚呆:「那,那咱們能賺多少?」
春娘神秘一笑,並不言語。
自家分別在幾個地方定製機器組件,若組裝起來,一台織機的成本才十兩銀子左右。
假設按照閨女定的價格,一台五十兩,那麼自家一次就能賺一千一百多兩。
一千多兩啊,這輩子她想都不敢想的數目。
有了這麼多錢,即便以後掙不到銀子了,自家就是妥妥的富裕之家。
但這事兒還得丈夫定奪,男人有男人的考量,自己與閨女可不敢胡亂做這個主。
「既然有二十八戶定了織機,家裡這些肯定不夠,你們準備怎麼做……」
姜三郎還沒說完,春娘就道:「我與寶兒又定了三十台部件,等過幾日就去取回來。」
這次訂製織機的零部件,用的都是別人給的定金,所以春娘根本不擔心東西拉回來沒人要。
等賺到這筆錢,自家就在村里蓋一處紡織堂,再雇幾個織娘,專門紡織棉布。
反正整個鄉都開始種植棉花,以後棉花只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棉花賣不出價,她就紡織成布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