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繼續道:「再後來呢,到了人道洪流時期,舊相聲不讓說了,得說新相聲,新相聲什麼內容?《英雄小八路》《水車問題》《登山英雄贊》,這叫歌頌型相聲。
<div class="contentadv">
再到了改革開放,風氣大開,思潮湧動,《虎口遐想》《小偷公司》《巧立名目》,這叫批判型相聲。
但您看,甭管怎麼折騰,這些成功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之處。
順應時代發展!」
噝!
老郭激靈一下子,仿佛被姚遠用一根金手指戳了下腦門。
還是那句話,郭德綱拼了命想擠進主流相聲圈,人家不要他,才不得不窩在小劇場。等後來成名了,把話反過來說:「我當初號召相聲要回歸劇場……」
他這時候屬於迷茫期,或者說,還沒進入自己的創作狀態。
德雲社什麼時候開始轉運的?
是在2004年,當時有個計程車司機給廣播電台打電話,說你們放的相聲太老了,翻來覆去那麼幾段,我知道有個地方說新段子。
於是主持人就去了,給錄了幾段相聲,在廣播裡放。
然後京城的一些媒體、文化人開始推薦,進一步增強影響力,再到06年春節,鳳凰衛視給德雲社弄了一期特別節目。
遂爆紅。
而這幾年,正是老郭創作能力最巔峰的時候。
提及德雲社,往往都在嚷嚷個人,嚷嚷八卦,很少人關注一個基礎問題,作品!
老郭是靠作品紅的!
《西征夢》《我這一輩子》《我是黑澀會》等等等等,在聽膩了傳統相聲,受夠了電視相聲的觀眾群心中,初聽就一個字:
太特麼有意思了!
可惜後來心思不在上頭了,好作品越來越少。
姚遠今兒來湊熱鬧,其實就跟老郭說這番話來的,道:「電視限制多,可你們劇場沒限制,還逮住那點老段子不放,不白瞎這環境了?
甭管伱是新瓶裝舊酒,還是舊瓶裝新酒,順應時代發展,多看看新聞,多關注現在的社會現象,甚至從自己從身邊著手,別怕自個太特殊,大家都是老百姓,審美趨同……
所以觀眾要聽新段子,你有麼?」
「我……」
老郭已經明白對方的意思了,但還不敢打包票。
姚遠說了一大堆,就為了最後這句:「你有讓觀眾喜歡的新段子,我才好幫你大範圍推廣,門票那仨瓜倆棗的根本不算事。」
「這是我新名片,以後聯繫。」
他撂下一張名片,起身道:「我路程遠,還有事,就先走了。」
說完就撤。
老郭兩口子把他送出門,回來飯桌上一時沉默。
眾人經歷了一番很大的心裡波動,最開始吧,以為這人是幫賣票的,今兒就感謝感謝;後來突然嘮相聲歷史,只當這是個愛吹牛逼的主兒。
但聽著聽著又有點東西,最後都明白了,人家就奔著這茬來的。
于謙拿起那張名片看了看,道:「喲,上回見還是一大學生,這就變老闆了?」
「那他什麼意思啊?」
「還聽不明白麼?讓德綱創作新段子,然後他給宣傳。」
于謙夾著菸捲兒:「這叫投資。」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