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contentadv">
京城廣播學院畢業,30歲,在電影頻道做製作人、主持人。
這會為觀眾所熟知的幾個女主持,經緯、瑤淼之類都沒來呢,潘奕林目前負責《中國電影報導》,後來鼓搗《流金歲月》去了。
「我們會做一個30分鐘左右的成品採訪,分三期播放,所以簡訊也有三期互動。您之前發給我們的方案基本沒問題,但是不是有點過於商業化?」
「怎麼個商業化?」
「比如您讓演員對著鏡頭說回復簡訊xxx即可參與互動,換成我說會不會好點?」
「潘老師,我們交流一下。」
在演播室外面的某個角落,姚遠和潘奕林嘀嘀咕咕,道:「首先,我們三方達成合作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為了創造新的營收項目?」
「呃,對。」
「說白了就是為賺錢,觀眾回復的越多,我們賺的越多。那您看,是您說的效果好?還是明星說的效果好?
如果《英雄》這波成功了,伱們完全可以當做長期項目做下去,那麼多新片上映呢,電影頻道如此地位,找幾個劇組還費勁麼?」
「這倒也是。」
「不止啊,現在大陸娛樂勢頭猛烈,觀眾愛看明星,你們這麼大的平台,好好利用一下,哪怕不商業,純為了藝術,找幾個明星做預告節目,預告這周都有什麼什麼,收視率肯定上來!」
姚遠外掛+嘴遁開啟。
電影頻道96年正式開播,才辦了6年,很多東西不完善。就像《中國電影報導》,形式老土,內容不創新,只能說中規中矩。
「找明星預告節目?」
潘奕林一聽這個,忽有茅塞頓開之感,這個點子可以啊!
但眼下有事,他看看時間,邊往演播室跑,邊道:「姚總,您不介意就稍等一會,錄完節目想跟您細聊。」
「沒問題!」
姚遠笑著擺擺手。
………………
90年代中期,內地電影市場一塌糊塗。
觀眾直線跳水,影院門可羅雀,但電影還得拍,因為製片廠開工才能拿錢,可片子拍完了又賣不出去,還得賠錢,於是死循環。
電影頻道應運而生。
它就是給國產電影兜底的,製片廠那些沒人要的電影,它要,然後在電視上播。製片廠有工開,能勉強保住不死。
96年開播,到99年的時候,買的2000多部電影已經播完了,產量跟不上。
於是自己開始做電視電影。
99年到現在,花了6000多萬,拍了300多部電視電影。
這年頭的6000多萬啊,可以說電影頻道是當之無愧的大佬,只要是國產片,它全收。如果是資本運作,以它驚人的片庫,早就實現電視、網絡視頻壟斷了。
但恰恰因為它是國家單位。
肩負的責任太多,比如給國產電影兜底,比如拍攝主旋律,比如在農村推廣電影放映等等,每年預算又不能隨便花,以至於錯過了崛起的機會。
等到版權大戰結束,資本巨頭形成優酷、奇藝、企鵝三足鼎立時,電影頻道已經遠遠落後了。
太可惜了!
姚遠今天可以不來,但他親自來了,就為拉拉關係,結交朋友。
電影頻道的資源,他眼饞。
電影頻道的地位,他更眼饞。
恰如心痛碧海銀沙一樣,姚遠更心痛六公主:不會運營啊,事業單位限制太多啊,一手王炸憋家裡了,這要是給他,他能讓六公主上天!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