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與電影一樣,長期為政宣工作服務。
改革開放後,思潮混亂,即進步又保守,當時唱歌的沒有野路子,全在體制內的文工團、歌舞團。
而在前衛思潮影響下,從「嚴肅歌曲」中慢慢分化出一批「通俗歌曲」。
第一首流行歌就是李谷一的《鄉戀》。
「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
極受群眾歡迎,但遭到了保守派批評,點名這叫黃色歌曲,靡靡之音,李谷一是黃色歌女,甚至還出了一本神書《怎樣鑑別黃色歌曲》。
然後到了1983年,央視要搞首屆春晚,讓觀眾點歌。
觀眾點一首歌,接線員就寫一張紙條,放在一個盤子裡,端給老大看。
第一盤端過去了,問點的什麼?
全是《鄉戀》。
沒表示,跟著第二盤,第三盤……整整五盤條子送過去,全是《鄉戀》。
不敢違背群眾呼聲,《鄉戀》從此解禁,開啟了國內的通俗/流行樂壇歷史。
在那種環境下,第一批成名的通俗歌手,都是從體制內出來的。
李谷一是中央樂團的,毛阿敏是前線歌舞團的,辣英是瀋陽歌舞團的,連搖滾教父崔健都是在首都交響樂團吹小號的。
所以在音樂風格上,雖然分成了嚴肅歌曲、通俗歌曲,但根子上還是一家。
到了90年代,商業浪潮,野路子出身的歌手越來越多,他們想成名就得有作品,有人脈,又紛紛向通俗組投誠。
所以大陸樂壇是這樣的:通俗派依附於體制內的學院派,野路子又依附於通俗派,搖滾圈是另外一掛。
這幫人,被稱作大陸樂壇主流!
牢牢把持著嚴肅歌曲、通俗歌曲、搖滾的話語權。
你以為辣英、汪峰、楊坤這些人為什麼排斥刀郎?因為刀郎誰也沒依附,成績還那麼好,捅了主流的肺管子。
什麼「缺乏音樂審美」「沒有詩一樣的詞句」「農村包圍城市」,都是扯淡。
電影也一樣,第四代先占據了主流,第五代憑藉國際獎項也分了一杯羹,到第六代的時候,房子裡面已經沒位置,第六代只能躺地下了(拍地下電影)。
那為什麼沒有第七代呢?
因為政策開放,市場活了,外界的熱錢湧進來,專業的非專業的都能拍電影,票房好就成,不在乎你們那點主流不主流。
我受歡迎,我就是主流!
但如果這些沒有開放,繼續保持計劃經濟的電影體制,會怎麼樣?第七代肯定會出現,直至第八代、第九代……
音樂也如此,正處在新時代浪潮來臨,主流話語權仍可一戰的階段。
現實中,刀郎先火,然後才是《老鼠愛大米》。
如今《老鼠愛大米》先火了,必然要承受口水。網絡歌手?天啊,網絡歌手是什麼鬼?那連野路子,連地下歌手都算不上。
就老百姓嘛!
壓根不是圈裡的。
…………
「辣英再度接受採訪,態度依舊,《老鼠愛大米》毫無音樂審美,又俗又土!」
「楊32郎:這種歌曲會令內地的流行音樂倒退15年!」
「某歌手表示這些民間的東西大量浮上來,無疑於卡拉OK的水平,確實是流行音樂的一大悲哀!而記者看到這位歌手日前推出了新歌,在百度歌曲排行榜中僅次於《老鼠愛大米》……」
<div class="contentadv">
「近日,某論壇上貼出了一個帖子,稱老鼠愛大米是一種動物的本能需求,並不是對大米懷有深刻的情感,如果將這種關係放置在人類的感情上,就是對愛這個高尚字眼極大的褻瀆!
該網友呼籲歌曲立即停播,並要求歌曲的主創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