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團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也可以成立家族,算【葬愛】的分支。」
<div class="contentadv">
羅福興瞬間有目標了!
他開始幻想自己建立家族的場面,甚至開始嘗試取名,在網上查了很多英文,最後找到了一個「時髦、漂亮」的單詞。
英文叫smart!
「smart?斯馬特?」
「不夠拉風啊!」
羅福興沉吟許久,想用存量不多的文化成分來修飾一下,然後啪的一拍大腿:「殺馬特!殺馬特夠酷!」
「我將來建立家族,一定要叫殺馬特!」
…………
羅福興,原本就是殺馬特教主。
2007年左右,他把自己的一張照片傳到網上,惹來不少關注,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發明了「殺馬特」這個詞,自稱教主。
大批80尾、90初的邊緣青年加入其中,演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居然安排的明明白白,對一個沒啥文化的人來說也算天賦異稟。
在08-10這幾年,非主流、殺馬特鬧的轟轟烈烈,人嫌狗厭。
最初確實不管他人眼光,自己抱團取暖。
但隨著羅福興的親身體會,比如理髮店的客人不讓他剪頭,因為他頂個殺馬特髮型看起來像傻缺一樣;比如想進廠打工,老闆卻因為殺馬特而不要他……
教主碰上了社會鐵幕,率先意識到這不是一種真實的生活,也率先拋棄了他的追隨者。
2010年後,非主流現象慢慢衰落。
因為無論非主流看起來多麼囂張,在整個社會網絡中,他們其實是很弱勢的群體。當他們被那些真正具備話語權的人討厭,這種弱勢地位就會顯露出來。
比如進廠的,老闆說你不把頭髮剪了,你就別來上班,你剪不剪?當時甚至有人吃飯被鄰座暴打,就因為這人是殺馬特,人家看他不爽。
非主流們年紀大了,甚至到了該結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面對現實了。
……
2006年末,麥窩的晚會照例舉行。
一如既往的熱鬧歡慶。
他們能上大學,有不錯的物質生活,能做UP主,能跑到京城來參加晚宴……而同時還有一幫人,小小年紀在廠里打工,想方設法的弄一個酷酷的髮型,為加入【葬愛家族】而自豪……
「誰負責拍紀錄片?」
晚會過程中,姚遠想起來,忽然問了一句。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代替於佳佳管理99娛樂的徐夢,答道:「我找了北電的一個人,專搞紀錄片的,簽了合同,要拍2-3年。」
「可以。」
姚遠點點頭,繼續看台上的表演。
「……」
眾人交換一下神色,覺得老闆對這個項目莫名重視。
他們當然不會理解,這是一個何其龐大的群體,2007年全國有2200萬的留守兒童,2008年,這個數字是5800萬!
姚遠固然需要他們助推麥麥發展,成為《勁舞團》的玩家,但也不至於污名化,或者讓那些具備話語權的人來污名化。
說白了,還是一場輿論爭奪戰。
就像之前懟公知一樣。
(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