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敵崛起,大有吞併中原一統天下之勢,這怎能不引起慕籬的注意。當年齊楚聯姻,楚天承擔憂呂玄的野心會破壞他的布局,遂搶在司過盟之前令九門暗中破壞,倒也間接幫了他們。
可如今情況卻不同了,只怕楚天承巴不得南齊壯大,與中原兩虎相爭,他好掙得喘息的時間,還能坐收漁利。
直到隱於南齊京都堂邑城的司過盟商舵先於南齊布告傳來消息,告知南齊即將與東吳聯姻,慕籬才明白當日楚昱在鍾靈山中提及的東吳之行是怎麼回事,聰慧如他也很快就理清了前因後果,斷定東吳世子突染奇疾必是呂玄的手筆。
呂玄的心思,慕籬大概能猜到幾分。
呂玄不可能不知,楚天承與他結盟只是權宜之計,好比有價值的物件,用得著時就撿起來,用不著時就果斷棄之,但無奈他確實需要一個相對可靠的同盟,以達成他擴張版圖的目的。
當今天下,就屬他齊國的實力可與中原王朝一較高下,他與楚天承暗中結盟,一來可以分散中原朝廷以及楚天承的注意力,讓他們都暫時無暇顧及遠在沭陽河以南的南齊,如此他便可先集中精力擴張版圖;二來可藉機分化中原力量,加劇中原內耗,而他只需在約定好的不損害南齊利益的前提下適時給予相應援助,有時甚至還能從中撿便宜。
比如這次鍾靈山的行動,他就抓住了吞併東吳的機會,等到中原大勢抵定時,他也差不多掌控了南方大勢,屆時無論是楚天承還是慕謙亦或是其他勢力,他都有了與其拉鋸爭霸的實力。
南齊坐擁沭陽河以南富饒之地,疆域廣闊,經濟富庶,實力雄厚,而東吳臨海小國,雖對大周稱臣,卻在很多方面不得不依附呂玄。而大周雖與東吳有著名義上的君臣關係,但東吳到底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即便慕謙有心相助也師出無名,故而錢柊雖明知呂玄狼子野心,卻也無法拒絕聯姻。
所以,深諳此中利害的慕籬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再任由呂玄繼續坐大下去的。
他雖一時也無法弄清消失七年之久的晏陽公主為何會突然出現,但眼下南齊與東吳即將聯姻的消息已傳遍天下,就算飽受天下人非議,但呂玄卻有恃無恐,東吳又無力反抗。天下誰人不知呂玄這是故技重施,今日東吳便是昔日南楚,那麼今日南楚的下場便也極有可能會是東吳將來的下場!若真讓他再吞併了東吳,屆時南齊對大周的威脅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所以,才解決了鍾靈山危機的他都顧不上喘口氣,便又立刻著手解決東吳的困境。
且不說東吳是大周立國後第一個上表願意稱臣的,就算是看在錢柊與慕謙舊日交情的份上,他也不能坐視不管,更何況保住東吳對大周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的大周最主要的任務是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所以他不僅要助東吳度過這一劫,就連剛剛納入南齊版圖的南楚,他也必須儘早做安排,使南齊東有東吳,西有南楚,南有大越,北有大周,如此方可全面牽制南齊,削弱其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所以,在大周上下為儲君、為整頓吏治、為整肅軍隊忙得不可開交時,慕籬已經和雲酆、連城雪一道在趕往東吳的途中了。
與此同時,傷雖未全好、但卻已能下地走跳的雲清也已奉命潛入剛剛「亡國」的南楚,提前安插人手,不能讓南楚就此成為呂玄的盤中餐,雲翊則仍舊留守總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