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在古代更加體現得淋漓盡致。總聽人說戎狄戎狄,可綺雯花了一年多也沒問明白打跑了她老爹、奪了錦州城的究竟是些什麼人,身邊就沒人說得清。直至跟著師父王智學習政務才弄明白,戎狄,只是本朝人對北方異族的一個慣用的統稱。
原先所說的戎狄,指的都是盤踞在西北大漠的遊牧民族,以邊貿為名騙趙順德開了錦州城門,攻占錦州重鎮的,就是這夥人。
而這一次即將進犯遼東的「戎狄」,卻跟那些遊牧民族完全不是一回事。聽明白了這伙新戎狄的來源,綺雯咋舌不已。
他們是從東方海上來的,那地方早年被中原人稱作瀛洲,他們自己自稱為「和國」。早在這次叩關之前,上百年間他們已經無數次滋擾過大燕東南沿海一帶,故也被人稱為「和匪」。
「是……倭人?」初初聽師父說起時,綺雯如是提問。
「沒錯,看來你是聽過的。」王智點頭,「民間鮮有這般叫法,還是稱其為戎狄,其實朝廷眾人早就稱他們為倭國了。」
綺雯簡直驚得說不出話,敢情如今威脅遼東的不是□□哈赤,而是豐臣秀吉?
當然不是豐臣秀吉……
如今統一了和國開始對外擴張的內閣關白名叫藤吉義元。
話說他們於六年前先出動了十五萬大軍去進犯了大燕屬國百濟,也就是朝鮮。大燕曾派兵支援百濟,卻因統帥托大輕敵而全軍覆沒。後來大燕再增派援軍過去,在兩國界河阻擊和軍,大戰數月,互有進退。再後來雙方的後方補給都吃緊了,就定了合約,暫且維持現狀,和國占據百濟,大燕默認。
拜太上皇與喬安國等人所賜,大燕國的景況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人家和國卻是蒸蒸日上,一年強過一年,終於臨到今年年初,又集結了兵力準備大舉南侵。
了解了此事,綺雯是幾多歡喜幾多愁。這個敵人之強橫難纏,是很好想像的。當年萬曆三大征的抗日援朝,大明勝得也並不輕鬆,倘若那次入侵發生在崇禎年間,後果如何,就殊難預料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遊牧民族早期的入侵目的僅限於打劫,財物奴隸到手就撤兵,正如去年的老戎狄攻占錦州一樣,席捲過後就拋棄,被糟蹋一空的錦州城還是被大燕輕鬆拿了回來。小鬼子可沒那麼好打發,人家為的是占領全亞洲!
對付這伙搶錢搶糧還要搶地盤的侵略者,任務實在很重。
好在皇帝早有準備,早在去年便作了部署,對那伙老戎狄打擊與安撫兩手抓,眼下已能確保不會兩面受敵。不然這場仗真是勝算渺茫。
而所謂的歡喜,是綺雯早就想親手揍那幫小鬼子一頓,這回終於得機會了。
這一日,西郊大營聚集大軍二十萬,但見棋幡招展,高角紅牌,刀斧劍戟,森然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