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五捆柴,到現在都沒賣出去,譚振學隱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垂著腦袋不說話,譚生隱把事情的經過說了說,譚盛禮看了眼天色,「找間客棧住下再說吧。」
至於柴,也拖到了客棧。
這已經屬於綿州地界了,再往北走四五天就是綿州,客棧老闆看他們衣著普通,又挑著柴,興致不太高,大概猜到所謂何事,近日街上出現了無賴,專門占人便宜,低價買東西,轉手高價就賣出去,周圍幾個集市都是他的活動範圍,看譚盛禮他們是外地人人,約莫撞到那人,給的價格低捨不得賣吧。
掌柜嘆氣,遇到那種人,除了自認倒霉還能怎麼辦。
好在他開客棧的,四文錢把柴全買了。
如此,譚振學更過意不去,他要是不多言沒準就不會發生這種事,還耽誤了全家人趕路。
他心情不好,晚上寫功課也心不在焉的,譚振興不懂他情緒為何低落,「柴不是賣出去了嗎,你還垮著臉作甚。」而且,譚盛禮不曾苛責他,更不曾打他,換作他高興還來不及,譚振學怎麼還憂上了?
譚盛禮在隔壁教小乞丐認字,自從小乞丐隨他們上路,譚盛禮就特別認真的教他,不是教學問,只教認字,小乞丐這兩日都會寫自己名字了,到現在譚振興都不明白譚盛禮為何收留小乞丐,文章毫無邏輯可言,字也丑,哪怕同情心泛濫想收學生也該找個天資聰慧點的,就小乞丐這樣,譚振興覺得他日不會有什麼大建樹。
然而他不敢和譚盛禮說,害怕挨打。
扯遠了,他拍拍譚振學的肩,「別想太多了,先把功課完成再說吧。」
譚振學低頭寫了幾個字,隨即放下筆,起身走了出去,譚振興正覺納悶,但聽隔壁有人說話,是譚振學的聲音,「父親,兒子有錯,請責罰。」
譚振興:「……」
自嘆不如啊。
見過這麼多人,就沒見過主動求挨打的,譚振興細細想了想,他們幾兄弟,譚振學和譚生隱挨打的次數是最少的,譚生隱還好說,畢竟年紀小做事從來不出頭,再挨打都打不到他頭上,譚振學不同,譚振學偶爾也會犯錯,但譚盛禮甚少責罰他,在譚振興記憶里,譚振學上回挨打還是受他買宅子的事牽連……
有的人哪,不吃點苦總覺得生活沒味!
屋裡,譚盛禮指著書上的字給小乞丐認,聽了譚振學的話,他轉身,面朝著譚振學,「你何錯之有。」
「識人不清被人蒙蔽是錯,多管閒事耽誤行程是錯……」
譚盛禮嘆氣,「被人蒙蔽非你所願,至於多管閒事就更說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