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聽後無言, 斂衣肅目,面向身前佛像三叩首, 虔誠一如往昔,而後緩緩起身走出靜室, 合掌而行。
寺中眾僧侶接連側目, 靜默之中, 心照不宣,所有目光一路尾隨弘明至寺門,仿佛是在恭送佛子遠離佛門, 又像一種無聲的挽留。
弘明緩緩而行, 步履穩健,走出度厄寺,離開無妄聖地,再未回頭, 然此後無論身在何地, 於何處修行, 佛依然永存心中。
行至半山腰,寺中傳出一陣齊聲祝禱,梵聲悠悠, 響徹山間,弘明終是頓了腳步,雙唇開合,隨眾默念一篇經文。
念罷,才繼續往山下而去,身形沉穩一如往昔。
山腳,楊遙不知何時已候在那裡,見弘明終於下山,飛身迎上前去:「聞聽音訊,終是不甚放心,處理完盟中事宜便趕來此處,我也不問你發生了何事,既出了度厄寺,此後有何打算?」
弘明垂眸不語。
楊遙一嘆,抬手拍拍弘明肩膀:「不如暫且去我府中安頓,再議後事?」
在弘明心中,便是離了度厄寺,左不過繼續雲遊江湖,參禪禮佛,時候到了,找個僻靜處誕下腹中骨肉,再撫育他長大,也算不違本心。
但楊遙不比旁人,兩人相交多年,彼此引為摯友,他既有心相助,弘明終是不忍拂了他的好意,遂與之同返盟主府暫住。
此後,弘明聖僧遁出空門,卸任聖地佛子的事情在江湖上傳開,自是再度引起一片譁然,又有人見著盟主楊遙親自在度厄寺山腳等候數日,將聖僧迎回府中,種種猜測不一而足。
有人說聖僧破戒思過後,自覺無顏留在佛門,故自請離寺。
有人說聖僧離寺當日,一寺僧侶誦經相送,梵音漫山,數日不絕。
也有人說聖僧之過,為佛門所不容,故主持無奈將之逐出寺外。
……
更有好事者,在私底下偷偷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聖僧和盟主表面上是至交好友,實則私下有斷背分桃之誼,柳州之危逼得兩人互表心跡,這才有盟主親迎入府的後事,否則,聖僧為何從柳州回寺後就自請思過,最後甚至離開了佛門?
當然,這種猜測流傳甚是隱晦,都是私下才會提起的,實際也沒幾個人真正相信,聖僧和盟主都是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多少名門俠女趨之若鶩,好端端的怎會去搞那等背德之事。
即便如此,聖僧破戒之事最後鬧成這樣,終究引人詬病,往日世人敬仰的弘明聖僧,此後終是墮入凡塵了。
魔教方面得信大喜,柳州敗退的陰霾頓時消散不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重整旗鼓,再度出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