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畏的人,是李唐秦王李世民。」徐子陵忽然微微嘆息道:「我簡直就連去看他的勇氣都沒有,我想跟他說,與他絕交,好好與他打一場,一決勝負。但是,我不敢去見他,因為,我怕自己不能說服他,反倒讓他掉過來說服我。難道秦王李世民,才是日後的天下之主?」
「秦王李世民,是世間之俊傑,異日天象轉變,或許佛子接任李唐帝位,可以轉於他手。」梵清惠淡淡自如地道:「徐公子,你可聽貧尼一言?」
「梵齋主又什麼指教?」徐子陵看了一眼盤坐而逝的常善,語音轉冷,問。
「有力無心,事不能成,有心無力,亦不可為。此乃常人之理,在佛家之中,或者道家,世人尚有天命之數。」梵清惠緩緩道:「有人大材無志,事不能成,有人材志俱全,但是命數沒有,事也不能成。看昔日贏政和楊堅,均是把四分五裂的國土重歸一統的帝皇。無獨有偶,也均是歷兩代而終,可見他們雖有統一中土的『天下之志』,卻或欠『天下之材』,又或欠『天下之命』。」
「明白了。」徐子陵聽了,冷冷一笑道:「你是指我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徐公子得道家瑰寶《長生訣》真傳,又是佛家密宗承法之身,天資卓絕,飄逸靈動,世間數出與徐公子相較之男子,廖若晨星。」梵清惠合十道:「但帝皇一業,非武功或者品德上佳即能成就,雖然兩者也不可預設,但天下之主,須得有天命之數。徐公子非天命之人,故貧尼不予支持。」
「古有三皇五帝,皆以品德為先,禪讓之舉,天下稱頌。」傅采林搖頭輕笑道:「為何時此今日,品德已經再非擇帝之首?」
「三皇五帝,是天命之人,品德上佳,兩者相合,所以千古傳頌。」梵清惠不動聲色,緩緩道:「如今天象顛倒,世人迷失,人心不再古朝盛世那般,貪嗔痴於世間大揚,所以純了品德治世,已經不足,帝皇一業須有皇命,帝身,王霸之氣,數種兼備,才能成為千秋明君。」
「子陵受傳國玉璽和氏璧,又楊廣於揚州臨江宮托負,亦有皇命。」陰顯鶴冷笑道:「至於帝身,子陵功通天地,是《長生訣》真傳之子,又是密宗承法之身,如何不是帝身?至於王霸之氣,子陵不必擁有這份惺惺作態之舉,他揮手之間,即有萬軍為他效命,彈指之間,即有千顆人頭落地,梵齋主,子陵德身命數俱全,有何不能成為千秋明君?」
「南人智識溫文,北人通武粗豪。」梵清惠淡淡地道:「以溫文南人,是無法駕御粗豪的北人,所以天下一統之主,須是北人。徐公子出身揚州市井,品德不說,氣質如水,難臣服天下百姓,單此一點,就可知非是天命所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