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寒冬,天降飛雪,滴水成冰,勞師遠征絕對是最痛苦的事,華夏軍的士兵不是鋼鐵,他們軍心不齊,訓練不足,絕對不可能在冰天雪地里呆太久……至於有玄甲虎賁和御林軍據守南陽,兩三個月內不可能讓敵人順利攻下南陽,在這一段期間,玄甲虎賁以逸待勞,等待援軍。
洛陽的士兵雜系太多,指揮費事,但他們絕對聽李世民的。
所以只有聖旨一到,最少也有數萬士兵來援,就算他們作戰無力,護送糧食也綽綽有餘。
每一種意見都有可行之處,都有合宜之理。尉遲敬德的想法積極拼搏,但風險最大,若果兵敗,那就是華夏軍的翻身之時。
可達志的想法最謹慎保守,但風險最小。
羅士信、史萬寶和劉德威的意見最中庸平實,不出城,也不撤退,據城而守,把徐子陵的所有計策和陰謀都堵截在南陽城外。只要咬牙苦守,那麼華夏軍再多人,也不可能玩出花樣。只要洛陽之軍能夠來援,那麼勝機終保留在李唐之手。
龐玉給不出什麼好意見,任何一個想法都看似可行,任何一個想法仿佛都在徐子陵的算計之內。
他有這種感覺,不論李唐軍如何,都逃不出徐子陵的計策之內。
他連夜帶著一隊斥候隊北上,向駐紮洛陽的王君廊救援,又準備親身到趕到樂壽,請李世民再派一支玄甲虎賁南下。李唐軍士兵徵集得再多,也是新軍,也遠不及訓練有素的老兵……玄甲虎賁一直與華夏軍最為難啃的部隊作戰,損傷嚴重,急需補充元氣……
徐子陵來了。
他來得遠遠比尉遲敬德的想像中要快,當斥候收到飛鴿傳書的第二天早上,當龐玉剛剛離開,冠軍城的玄甲虎賁剛剛抽調回南陽,他就帶著一支輕騎連夜趕到了。望著城下疲憊不堪兩千騎兵及近千聚集的斥候,尉遲敬德咬碎牙根,才忍住不派兵出城攻擊。
現在糧草無憂,最少能堅持兩月以上。
據城而守,比起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戰要好得多,尉遲敬德與眾將一夜無眠,詳細盤數,最後決定死守南陽。看見第二天徐子陵就急急帶兵趕到,尉遲敬德也覺得背心發涼。
如果確定撤軍洛陽,估計羅士信他們的猜估極可能變成現實。
不愧是曾經擊敗無數強敵的華夏軍之主,僅僅兩千騎,就膽敢無視十倍以上的玄甲虎賁,連夜奔馳,趕來截擊。尉遲敬德看著城下隨意扎帳,又懶散烤肉進食的華夏輕騎,長長呼氣,極力忍耐,才按下胸中出城攻擊的欲望。
這,一定是徐子陵的誘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