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內情後,聖祖爺何止是雷霆震怒,更是生出被挑釁的危機來。加上當時襄陽侯還大權在握,且他不僅是聖祖爺一朝的股肱之臣,還是曾在戰場上與聖祖爺一道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身為太子妃的嫡長女受如此搓磨,聖祖爺自然要給他個交代的。這兩樣加起來,聖祖爺自然輕饒不了肅王。”
“只是肅王與太子都是聖祖爺唯二成人的孩子,所以他縱然惱恨,卻也不至於趕盡殺絕。當時,聖祖爺只是擼去了肅王在京的職務,讓其閉門思過。卻沒想到,聖祖爺稍有的一次留情,卻險些釀成大禍。”
“再後來,在聖祖爺病重之際,太子監國,同時太子妃與老英國公夫人同時有孕,姐妹二人雙喜臨門被傳作一段佳話......當時聖祖爺聽聞喜訊,高興不已,身體又輕便了許多。只是就這一次的喜訊,卻讓肅王做了困獸之鬥。”
“史書之上並未有記載,可是內廷關於襄陽侯的卷宗之上,卻有寥寥數語的簡短記錄。其上記載,襄陽侯雖然被北疆記恨,可是大周治下一個北疆皇子又如何帶人潛入?所以最可能的推測,便是肅王欲要逼宮,可又懼怕襄陽侯在軍中的勢力,繼而與北疆之人勾結將其暗殺。”
第四百二十一章 陰謀之下
“具體內情的追查,因聖祖爺對肅王的驟然發難,以及聖祖爺的突然駕崩而被擱淺。”
“因為襄陽侯全府上下都無活口,且有了身孕的太子妃又因傷心過度而動了胎氣一度有胎相不穩的症狀。另一邊,素來恭順的太子與朝中的大臣,也為此長跪聖祖爺跟前求他嚴懲幕後黑手。”
“如此下來在彌留之際的聖祖爺,根本沒可能讓肅王守在榻前為他送終了。”
“我暗下推測,大概是聖祖爺不忍看到肅王身首異處,又清楚不能再將其留在京城,更不願太子與肅王手足相殘,留下個必死兄弟的名聲,所以便先發制人,責難肅王之後直接將人貶去了應天。當時,肅王全府上下,是以罪人的身份去的應天,雖說還有皇子的身份,卻並不受看重。”
“世人常會捧紅踩白,而肅王一府恰就嘗盡了刁難。一則是聖祖爺大怒之時,未給肅王任何面見陳情的機會,就將人貶去應天,那態度十足十的是棄了這個兒子。二則,應天等地的官員都知道,肅王府曾謀害太子府上未出生的皇孫,更是為了皇位與北疆勾結,殘害太子妃母家襄陽侯全家,所以官員們都斷定肅王一脈再無力復起。恐怕不僅不會復起,若能保下性命,也算是太子仁厚了。三則當時大周與北疆常年對戰,所以自西北而來的人,都十分厭恨與北疆勾結的人。自然地,應天百姓也不會喜歡賣國背棄祖宗的人,所以他們在應天的生活,不可謂不是受到萬人指摘厭棄的......”
“只是這種情況,到了聖祖爺駕崩之時有了回寰,畢竟是親身血脈,縱然心中惱怒卻也不會真的置若罔聞。所以,聖祖爺交代承宗皇帝,登基之後將金陵一帶化作肅王封地,但不許其豢養私兵,不許其參與封地的政權跟軍權......可以說,就是心軟之下,讓他在那富饒之地做個有名無實的閒散王爺罷了。”
前一部分,是蕭清朗翻閱內廷歷代大臣的卷宗跟紀要之時,憑著零散的記錄匯集整理而出的。而最後這一點,則是當初承宗皇帝剛剛登基之時,為彰顯自己的仁慈而大肆宣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