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中甚是欣慰。
太后跟高公公等在內殿說話,太監又來報說魏中書求見。
正好太后跟高公公突然間又說到了皇后的冊立以及充實後宮等話題,這些日子太后也耳提面命地說過不少次,李持酒聽著這些話,臉上五顏六色的變化,忽然聞聽魏中書來了,卻如得了救星,當下假惺惺地藉口公事走了出來。
果然見魏中書跟兵部新任的左侍郎立在殿中。
兩人先行了禮,李持酒道:「又有什麼事?」
魏中書道:「回皇上,城外才傳回的消息,蕭大人在燕城跟李尚書會了面。」
「是嗎?」李持酒點頭道:「然後呢?」
魏中書看向左侍郎,那人道:「皇上,北關……狄人集合了幾個部族之力,守軍不敵,已經把相城丟了。」
李持酒臉色立變:「什麼?」
魏中書也有些忐忑。
本來當初北關是鎮遠侯守著,又打了勝仗,一時間狄人未曾再犯境。
雖然啟朝這邊兒還暗暗防備著,但不少人以為狄人是怕了。
誰知楊瑞駕崩,啟朝內亂,於是狄人糾結了塞外的七八個部族,數萬人眾再度捲土重來。
啟軍猝不及防,竟給打亂了陣腳。
李持酒聞言驚怒道:「我當初就說了該我去的,你們只是攔著,說什麼別人也是可以的,現在呢?」
「本來是不至於的,」那左侍郎面有苦色,道:「請皇上恕罪,原本駐守在相城的是原尚書大人的嫡系,後來皇上去過……就取代那些人駐紮,原先尚書大人的嫡系卻退回了其後的營門關,這次狄人來的太快,兩邊兒消息又不暢,所以才……」
其實這左侍郎已經是儘量輕描淡寫了,事實上,在邊塞的幾支軍隊,一半兒是李衾的嫡系,資歷深厚,但另一派是李持酒的人,屬於後來居上的,本來兩派之間雖偶有齟齬,但因同屬於啟軍,自還相安無事。
直到李持酒登基之後,又加上傳出李衾的種種謀反言論,兩派之間自然產生了嫌隙,隔三岔五且還有些小衝突發生。
這次狄人進犯,營門關李衾的人本是經驗豐富的,早察覺了風吹草動,便派人通知相城,不料相城那些人因為才跟他們打過架,又加上自信狄人已經給打的不敢露頭,所以並沒有認真戒防。
營門關的人見他們這般傲慢,自然負氣不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