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面上是絕對不會錯的,至於細帳,這些帳冊堆積了整整兩個倉房, 前後跨度十餘年, 別說范晉川了,連負責整理這些帳冊的吏目都算不清, 就不信他能算清楚。
能給這位大人找點事做, 總比他四處亂折騰強。
都想著這位大人折騰些日子, 就得厭煩了。誰知他不光不厭煩, 還當做每日必做之事槓上了。現如今范晉川每日的日常是這樣的, 除了一日三餐和必要的休息, 上午招人議事, 下午翻舊帳, 時不時叫人來問問關於鹽務上的一些情況。
其實范晉川的這種行徑並不難理解,別看他上書時說得義正言辭、慷慨激昂, 其實若有熟知鹽務的人分析他那份奏疏就知, 上面所提起的一些不過是些皮毛。這兩淮的鹽政背後牽扯之廣, 哪怕把這個魏統新做了六七年同知的拉出來, 也不一定方方面面都能清楚。
改革不是打貪官,不是上去打殺一片,就能解決問題的。弊政改革須要方方面面都吃透,拿出確實行之有效的法門才可,不然范晉川對著建平帝咆哮的兩淮鹽政改革在即,那就是一句笑話。
琢磨透這點兒,本來還有點慌的人都不慌了,
賀綸也病癒了,時不時還去找范晉川喝喝小酒,給他出點主意什麼的。那些個鹽商也不著急上火了,該吃吃該喝喝,該包戲子的繼續包戲子。處在他們這個位置,誰不是大風大浪里出來的,這上面還沒出招,下面就慌了,也太丟祖宗的臉。
進入冬月的揚州,細雨綿綿,比想像中的更柔美多情。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世人以為揚州的三月是最美的,那煙柳那瓊花,那帶著春光無限好的春天氣息。殊不知揚州之美在於骨,在於那浸透了骨子裡的紙醉金迷和一年四季不變的擁嚷和喧囂。
而就在這個時候,鳳笙帶著范晉川一紙手令和數十名錦衣衛,前往去了淮北。
*
兩淮鹽場分南北,淮河之南謂之淮南,淮河之北謂之淮北。
鹽運司下三處分司,泰州分司與通州分司都屬淮南,只有海州分司屬淮北。海州分司本駐紮在淮安,後轉為海州。
海州分司下只有三處鹽場,板浦場、中正場、臨興場。
淮北鹽場受水患之害比淮南更為嚴重,一條鹽河由清江浦上游的雙金閘進水,歷武障、義澤等六壩入海,水大則六壩易決遺禍百姓,水小則百姓為灌溉農田堵塞閘口,逼水東下,以資灌溉。
再加上黃河多次改道,造成當地河道積淤,又有官府為了盤查緝私,並不願給予疏通。久而久之,淮北三處鹽場一年只出一趟綱鹽,每年逢秋收後運漕糧之船過浚,開放雙金閘,乘北運河下水趕運,完成一年任務。
所以說是兩淮鹽政,實則僅靠淮南一地支撐,而淮北不過是占個名頭,近些年十分蕭條。
鳳笙帶著人到了當地,首先去的地方便是海州分司。
與泰州分司不同,海州分司從門臉就能看出其蕭條之態。牆都缺了磚,檐下的瓦也缺了幾塊,本是黑漆大門,已現出斑駁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