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若是能在科場斬獲名次,書院這邊都有獎賞,中舉一筆銀子,中了進士又是一筆銀子。
書院中有人戲稱這是安家費,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書院刻意收買人才出眾的學生納為己用,結合書院背後的魏王,自然讓人浮想聯翩。
其實這些是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的。曾經就有人不接受,書院這邊也沒有說什麼,害怕被人報復自是枉做擔憂,但更多人都會接受,因為打從入了書院開始,已經被蓋上了魏王的印記。
這些別人也許不懂,那些入了朝做了官的,再明白不過。哪怕你主動去跟人說自己不是魏王系,旁人表面上不說什麼,打個哈哈敷衍過去,實際上背地裡該怎麼想還是怎麼想。
這麼一來二去後,自然就認命了。
當然,會動這些心思的人到底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報著感恩的心。畢竟時下養一個讀書人不難,難的是考中功名以後如何出人頭地。
他們這些人要出身沒出身,也不是什麼驚艷絕才之人,能被人高看一眼,少在官場上被人刁難排擠,更多的是背後有這塊金字招牌。
所以即使入了朝做了官,他們彼此之間也沒有斷了聯繫的,依舊維持著同窗之誼。像這次魏王府大喜,不管平時怎麼避嫌,這種時候不露面,未免落個薄情寡義的名頭,所以幾人商量了一下,擇了個日子悄悄從角門送了禮。
雖然禮輕,但代表的是一份心意。
本想著恐怕連熱茶都落不上一杯,誰知王府里卻出來了管事,還說既然是來道賀,還是正日子來,別的招待不起,薄酒一杯定是有的。
這話貌似不起眼,恰恰透露了一個信息——王府准他們上門,是將他們視做自己的人了。
也因此才會有今日結伴而來。
「范兄所言甚是有理,咱們還是少生事端。」
幾番言語之後,這些人倒也恢復了安之若素的表象,一路避著車馬往前行去。
等到了王府門前,這裡實在太忙碌了,幸虧王府下人訓練有素,才能忙而不亂。見大家都排隊等著,他們也就靜靜地跟在方才差點跟他們起了衝突的那隊人馬後面。
走的近了才看見馬車上徽記,是榆陽侯府的人。
這些低階官員也不太懂這些王公貴族之間的道道,只知道這是侯府的,慶幸方才沒有惹事。
而對方也沒認出他們來,可能認出了,只是見這些人衣著窮酸,根本沒放在眼裡。
就這麼頂著寒風等了差不多兩刻鐘,終於輪到他們了。
榆陽侯府的人因為有車馬,而方才為了給出去的馬車讓道,避到了一邊去。等再行過來,已經讓這一行人走到了前頭。
「哪來的窮酸,搶什麼道……」剩下的話沒說完,在看到王府管事看了對方拜帖後,親自將這些人領進去後,主動消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