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卻仍目光炯炯的盯著春歸不放:「可要不是這場風雨,聽那塤樂可沒有這樣意境,顧娘子定然做了安排是否?」
薛夫人細細一想,也極好奇,於是盯著春歸的就又多了一個人。
春歸無法,只好承認:「妾身當然不能呼風喚雨,不過幼年時家居鄉野,又隨先父學過一些觀雲測雨的常識,早兩日見月暈,推測今日下晝也許會有風雨,不過也不是十拿九穩,總是天不負人意,才賜一場風雨,襯托這亘古之音更有意境。」
眾婦人嘖嘖稱奇,春歸卻並不自得,要知在鄉間,懂得觀雲測雨的農人其實不少,她的父親也是請教的農人,再結合天文星經一類著述,參悟出一套預測晴雨的心得,不過是方便稼穡,可不能預測興亡吉凶。
------------
第99章 就此絕交
眾人感慨了一番春歸的「異能」,這才問起那幾段戲文,得知竟然是據實事而編寫,便更覺好奇,沈夫人也是知曉這件事的,連忙從頭說起,把蔣氏的悲涼遭遇誇大不下十倍,連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這樣的詞兒都形容出來,越發引得女眷們同情不已,紛紛指責吳老娘和吳二貴歹毒心狠,原本還沒人想到審判官員貪贓枉法這一層,但費氏因為心虛,竟主動把這話題往深入里引。
「夫人一口咬定那蔣氏是被冤枉,顧娘子甚至還編了一齣戲文來混淆視聽,二位可有任何憑據?讓人不得不懷疑二位的居心!」
這下便有不少人都想到,費氏的丈夫職任汾州通判,且她這樣質疑,正好說明胡通判多半是這案件的主審,一時之間,神色便相當微妙了,不再刨根問底。
「當然是有些憑據,才會對蔣氏心懷同情,不過此案經人舉告已定擇日重審,至於有什麼憑據,是日後公堂上才能明示的,費娘子請恕,今日只是宴集,東墟命案的憑證可不適宜提供給娘子知情。」還是春歸代為回應。
費氏冷笑:「顧娘子既然知道今日是宴集,就不該將東墟一案改為戲文,藉此怦擊朝政,你難道忘了女子立身,莫窺外壁莫窺外庭的戒令?!」
好嘛,胡端愛背女論語,費氏竟然也是這樣,難怪這二人是夫妻。
「州衙判案,怎當論一國朝政?且斷案是否公允,首先關係則是一方民情,布衣百姓含冤,一州父母不能置之不問,夫人與妾身為汾州官眷,雖不能問案判罪,然借戲文以懲惡揚善、教化民眾難道不是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