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庭端正了一下坐姿,示意洗耳恭聽,他倒是看得出衛貫之除了在廚藝上過於執著顯得幾分不通世情之外,之於其餘人情世故還不至於一竅不通,且性情雖有幾分名士的狷狂,倒也坦率誠摯,是個值得交往的人。
他對衛貫之原本卻是心懷芥蒂,可以說倘若不是因為心裡那點芥蒂,今日或許不會如此痛快的答應赴請。
畢竟,他有公務族務一堆瑣事,閒睱極少。
「先父與朱公為舊識摯交,故而先父當年帶我遊歷至京城,因朱公盛情相邀,便客居與朱公家中,且先父又言朱公優擅書文,雖說也不望我日後入仕,不用專研製藝,不過如能通諳八股之道,對於精進詩文亦有大用,所以我便拜求朱公指教,我對朱公雖說敬重,然則與朱公府上的幾個郎君卻並非投契,深覺都是圓滑勢利之性,卻還附庸風雅,言談甚是無趣。」衛貫之說到這裡,似乎斟酌了一下言辭,才續道:「我在朱公府上客居近三載,又漸漸覺察出便連朱公,一心圖的也似乎只是名利二字,盛情待我父子二人,所圖也無非是讓先父相助朱家子弟揚名,便於日後仕進。先父心無城府,與人相交從無察度疑心,我數回建議先父另尋住處,先父都未允可。」
衛貫之雖然狷狂,但懂得世俗之人難免遵循為親者諱的禮則,所以他並不需要再問蘭庭對其外家的見解,轉而提起了蘭庭的母親。
「令先慈當年待嫁閨中,三公子便數回與我提起家中小妹對我才華的欽敬,且朱公對先父也似有露意,不過我自幼便定了親事,喻家本為我舅家的通家之好,所以我與內子乃指腹為婚,那時我也常隨先父拜訪喻家,與未婚妻時有面交,我喜娘子天真爛漫樂觀豁達的性情,既有父母之命,又確情投意合,怎能毀婚呢?先父也對朱公言明無緣聯姻,朱公扼腕嘆息。」
說到這裡連衛貫之似乎都有些薄慍,微微蹙起了眉頭:「令先慈乃世宦閨秀、書香之後,自來便嚴於律己,不敢分毫有違德禮內訓,我雖在朱公家中客居多年,然而與令先慈面見時機屈指可數,更加談不上深交了,我對令先慈甚是敬重,但也僅是敬重而已,怎知事隔多年,如今再次入京,就在前幾日才往朱公府上拜會,以全當年相交一場的情誼,令先慈的兩位兄長,竟仍為前塵舊事扼腕嘆息,聽二人之意,仿佛深信我與令先慈本是情投意合,奈何只能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已才娶了內子,更惋惜內子與我根本不相般配。令親長如此妄度,一者是對令先慈品行的謗壞,再者更是對內子的輕謾,我當然會理辯,結果倒是與兩位鬧得不歡而散,在他們眼裡,我大抵成了背信棄義的薄情郎。」
蘭庭聽後,心裡真是五味雜呈。
已是寒冬季候,且心緒實在不佳,歸家時蘭庭也沒了騎馬的興趣,和春歸一同窩在車裡,倒是聽他家娘子意猶未盡說起今日和喻娘的飲宴如何歡聲笑語。
「喻娘子主張換上外頭酒肆買的菜餚,我起初還不明所以,結果嘗了一箸衛君烹製的菜品,恍然大悟,但則不是所有男子都不擅廚藝,我好說歹說,才遊說得喻娘品嘗逕勿的菜品,結果秀色可餐就不管用了,看來我這姿容,還真不如美味佳肴更加吸引,也難怪江家六太太信心十足,確定我尚且不到年老色衰時,就必然會被逕勿棄之如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