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也頗有耐性,心平氣和的沖「秦三歲」解釋:「我並沒有認定龔望是兇犯,但若是從最簡單的因果推斷,龔望確然有作案的嫌疑。首先,連龔員外都承認其子龔望確然為靜玄才貌所動,所以不顧父親反對,接了靜玄來家中居住,但後來始亂終棄。其次,張洇渡本與龔望為好友,但應當也極賞識靜玄,他目睹靜玄被棄,到後來甚至被龔望殺害,義憤填膺,出面舉告龔望的罪行合情合理。」
「但顧宜人疏忽了一點,唐李杜是什麼人?巴不得在他治下,臨安縣不起訟爭,所以他才對桃源村命案不聞不問,不受費聰訴狀,甚至要脅費聰撤訴!倘若不是他被張家買通,有意陷害龔望,怎會親自審理這起命案?」周王反駁。
「因為龔、張兩家並非普通百姓。」春歸道:「張況岜在臨安縣乃首屈一指富賈,龔敬宜也能算是士紳門戶,原告乃是張況岜之子張洇渡,被告乃是龔敬宜獨丁龔望,唐李杜絕對無法要脅張洇渡撤訴,這起案件事涉富賈、士紳,換作另一個人擔任臨安縣令,也必然會親自審理。」
也就是說,龔望殺人,張洇渡狀告,這在邏輯上至少是通順的。
「龔望乃龔家三代單傳的獨丁,其父龔敬宜顯然對兒子十分寵縱,龔望的性情便是聽龔敬宜的說法,也著實驕縱,他不耐靜玄一再糾纏,憤而殺人至少符合案情,張洇渡因為關心靜玄,跟去無窮苑說合兩人也符合情理,龔望自信靜玄不過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居士,而他則是士紳之後,張洇渡又是他的好友,就算憤而殺人張洇渡也不會因為一介孤女與他反目,這是龔望的想法,所以龔望害命,至少表面看來沒有違悖情理之處。」春歸繼續剖析:「但他沒有想到張洇渡對靜玄並非賞識而已,或許張洇渡對靜玄也暗暗動情,奈何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張洇渡親眼目睹心上人被殺害,憤而狀告檢舉龔望的罪行,龔敬宜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獨子被判斬決,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賄賂唐李杜,然後龔望一旦被判無罪,唐李杜就必須張洇渡誣告無辜,誣告殺人,可是會被以誣告之罪處決的!唐李杜並非大公無私,但龔家與張家兩者,龔家只是普通士紳,張家能夠拿下這麼多開採礦務之權,必定攀交了權貴高官,唐李杜惹不起張家,只能拒絕龔家的賄賂,秉公執法明斷靜玄命案。」
周王張著嘴,滿臉的不服卻一個字都反駁不出來了,他不得不承認春歸這番分析的確符合情理,他的直覺似乎……
好吧,他是被龔敬宜的一番痛哭涕零所打動,認定龔敬宜不能夠是偽裝,再者根據他的探人對張況岜的摸察,張況岜在朝堂的靠山竟然隱隱似與齊王黨干連,這也符合唐李杜做為袁箕黨徒,相助張洇渡謗害龔望的動因。
於是周王下意識的,因為敵人的敵人便是自己的友盟這一定則,就認定龔望無辜了。
他已經以乾咳掩飾自己的尷尬,但春歸的分析仍然「冷酷無情」繼續下去。
------------
第577章 故弄玄虛
「咱們再假設另一種情況,倘若乃張洇渡謗害龔望,便有許多無法解釋的疑點。」春歸這時還並沒有恢復女裝,天氣太熱,她抖開一把摺扇重重的搖:「首先是張洇渡的動因。他與龔望本是知交,否則不可能引薦龔望與靜玄結識,硬要說他妒恨龔望贏得靜玄芳心,所以謗害龔望,但死者是靜玄,張洇渡愛慕靜玄,那麼靜玄是被誰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