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奉祿既然微薄,那就不能要求官員們必須維持官威養活官奴僕婢,這不是逼著官員貪腐麼?
改革時弊,僅只是糾察貪墨遠不足夠,必須從制度上切實的加以改革。
這是一目了然之事,奈何施行起來卻難上加難,為何這麼艱難險阻,有的矛盾和因由連蘭庭也一時沒有頭緒。
而對於升官一事,他也的確不抱多大願望,而今他才是及冠之歲,便已為眾所周知的東宮近臣,風頭已經夠大了,必須是那棵木秀於林,但有狂風暴雨,便以他為目標,如若可以選擇的話,蘭庭著實不願這樣的招風,不過他也知道這沒法讓他選擇。
他的出身註定不能走幕僚之途,想要實現抱負就必須領銜浪尖。
結果新的任命,是都察院右都御史。
一躍而為正二品的朝堂大員。
很巧合,這下子蘭庭和有長治公美譽的鮑文翰,成為了分庭抗禮的關係。
要說來都察院自設立至今,制度上雖然一直由左右都御史領銜,互為制衡,不過早在成祖時起,右都御史便已為地方巡府兼授,也就是說都察院長首之職實際掌握於左都御史手中,到弘復一朝,右都御史甚至一度空缺,而今破格新授,竟打破陳例此一職務需為三十歲上經驗老道者所領,恐怕連鮑文翰自己也絕沒想到他竟然會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制衡」。
更關鍵的是,蘭庭及冠之歲便能官至二品,將來若然不遭貶黜,必然唯有入閣拜相才能稱作升遷。
儘管本朝,曾有多個君王任人唯親,但如此年輕而身及高位者,也唯有蘭庭一例了。
這一授職可謂出乎所有人意料,包括許晉和沈決明。
也包括了太子。
「逕勿和顧宜人商量的計策,對潘存古的確行之有效,嬌杏在潘家已經聽聞了鮑文翰便是那關鍵人,所以父皇問我對於逕勿授職一事可有想法時,我提議讓逕勿去都察院,但至多認為也不過是授僉都御史一職,沒想到……總之逕勿這回能與鮑文翰分庭抗禮,真真是歪打正著大出所料。」
「看來皇上雖然不願促生闔牆之亂,卻也料到儲位之爭不會因為名位已定就能徹底平息,把我置於風口浪尖,正是為了讓我多歷磨折,早些成為殿下的有力臂助。」蘭庭對於自己如此招風心甚無奈。
「大約……也是想試試鮑文翰的立場。」太子剖析道。
蘭庭頷首表示認同:「這樣一看,皇上或許打算考察鮑文翰能否入閣。」
而今的內閣,袁箕獲罪後並未再
補入填缺,許晉為首輔,沈決明、郭犁、李乾元為次,為次的三人皆心服於許晉,內閣這樣的情勢實則不符帝王制衡之術,所以弘復帝才沒有急著補入閣臣,他有意斟選的人,應當是既對太子臣服,又不至盲從許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