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絹為她所提舉,要是太子對淑絹從一開始就冷落疏遠,傷的是她的顏面,所以才表示寵重有加,直到淑絹自己犯了「過錯」,「發賣」才顯順理成章,都是淑絹福薄,而並非太子看不上她這才人。又難怪連阿丹都一改態度,接受了她的籠絡,這也是阿丹知道太子待她與眾不同的緣故。
至於太子為何不先對她說明……
這也是內闈情趣,否則她怕也感受不到此時的驚喜如狂了。
陶芳林完沒有檢討,她因錯怪淑絹,為了永絕後患竟然害殺淑絹生母。
這件事沒有揭穿,就當然不曾發生過。
接下來,她要專心致志針對的人,就唯有顧春歸這個巨大的絆腳石了。
而有若神助的是,太子竟然坦言需要靠她討好聖慈太后,這更有利於她不露痕跡的實施計劃。
於是陶芳林這日,便邀了張氏來太子府敘舊。
曾經的張七姑娘,在曹公國府可謂橫行無忌,又因聖慈太后作為靠山,得嫁甄懷寧這麼個佳配良人,但成婚以來,卻添了不少郁愁,說起來她跋扈的性情實不討喜,也唯有陶芳林這麼個「手帕交」。
陶芳林這回面對張氏時,想起了她前世的下場。
甄家因姜氏之故,滿門慘遭不幸,甄懷寧自然不會獨好,名滿京華的大才子,最終還不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而那時連聖慈太后都被尊統帝勒殺於深宮,曹公國府早已抄家滅門,張氏靠山盡失,充為官妓,這是明面上的懲處,但實則卻被尊統帝威脅,讓她生啖才滿周歲的親生子之肉,否則不能活命。
張氏選擇了死。
死前卻拼命掙扎逃脫,當百官面前痛斥尊統帝狗畜不如。
所以陶芳林才能得知這件發生在宮城之內的慘烈事。
她想,這大抵也是趙蘭庭最終才痛下決心,做下自取滅亡的蠢事之一原因吧。
真可笑,像張氏這般跋扈目中無人的刁婦,死便死了,趙蘭庭竟然還為這
等毫無瓜葛的蠢貨打抱不平?趙太師真是瞎了眼,才讓趙蘭庭繼權家主,最終卻導致軒翥堂一門,明明可以榮華富貴,結果也一敗塗地。
但這會兒子陶芳林卻對張氏諂媚奉承,且諄諄安慰:「不是甄家六郎獨一一個冷淡的世家子,說起來但凡心系仕途的男子,大抵都會聽從規教,免得親長怪罪他們耽於享樂。甄六郎雖是才名在外,畢竟還未下場應試,仕進是大事,相比旁人來越發自律也是應當。七娘是好福相,我看不久便會有喜訊傳出了,只要能為夫家開枝散葉,贏得夫家親長的愛重,哪用在意那起小人的酸言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