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鮑夫人曾提醒內子那話一般麼?」蘭庭淡淡回應一句。
鮑文翰當然聽出了話外的譏諷,他拍拍蘭庭的肩頭:「年輕氣盛,是件好事,不過鮑某看來,趙都御著實是氣盛過度了。」
蘭庭不再還以厲害。
因為他看見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也昂首闊步前來。
人既然都到齊了,戰事也旋即揭幕。
------------
第752章 唇槍舌箭
自從弘復帝下令太子監國,乾清宮的正殿便幾乎沒有啟用過,而有關顧濟滄疑為倭國細作,沽水行刺兩件大案雖然並沒有交給三法司察辦,但因為沽水行刺一案調動了京衛,且與三百刺客間展開了一場勝負雖然並無懸殊,過程卻也相當激烈的斗殺,這件大事自然不能夠被瞞得滴水不漏,朝野之間也早有了議論紛紛,甚至不少人都已察覺到這起大案極有可能是皇族的闔牆之亂。
如許晉、沈決明等等內閣,冷眼看著臨淄王、成國公黨已經有如喪家之犬自亂陣腳,他們其實也早有預料弘復帝早晚都會召見重臣——謀弒儲君之行罪同叛亂,且受到牽涉者不僅僅只有皇子,有多少文臣武勛恐怕都不能置身事外,便是不由三法司審斷,但為了糾正視聽平息物議,弘復帝召行這次殿議是在所難免的。
內閣大臣做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席殿議便是理所當然,自不代表獲召即為涉案。
「朕今日召集眾位愛卿,是為幾件要案,尤其幾位閣臣務必留心案情,如何決斷,朕需要聽取諸位意見。」弘復帝自是踞於寶座,除了他這君王之外,眾人皆是站立於雲台之下,然這場殿議的時間不短,所以弘復帝格外體恤那幾位比他還要年長的閣臣,下令賜座。
一顆心幾乎懸在嗓子眼的臨淄王,先是暗暗安慰自己:也許事情沒有想像那麼糟糕,父皇並沒有聽信秦詢的一面之辭,剛才那番說法,無疑告之眾人他尚未下定決心,所以才特意強調會聽取四閣臣的意見,又雖則許晉、沈決明甚至那李乾元或許會偏向秦詢,可只要秦詢拿不出確鑿的罪證,他們總不敢執意要將皇子郡王定罪處刑,還有郭犁……他而今在那三人的壓制下權力幾乎被架空,雖並沒有答應為我效命,然則數月之前他的老母親九十高壽,成國公府的賀禮他卻並沒有拒絕!
說不定這一仗,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