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陸續向李父要了幾次中藥來煉藥,被李父清楚原因後,試驗了藥效,效果非常好。
李父決定大力地支持她,自己花錢買回中藥。
讓她照古方,製成常用藥丸備用。
其中以感冒丸、止咳丸、退熱丸、止痢丸量最大。
李父給病人無償使用,當場服用,反應回來的效果,是一丸解決問題。
鄉衛生院領導同意李父,以衛生院的名義用藥,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鄉衛生院出藥、包裝,李父負責加工,收取一瓶二十粒裝,五毛錢的加工費。
院方單賣一丸五毛錢,瓶子可以重複使用。
一個月加工兩次,一次兩千瓶,交貨時間為月中和月末。
頭腦靈活的院領導,把藥賣去縣城,給衛生院帶來豐厚的利潤。
後來鄉衛生院給每個工作人員,都豪氣地配了一輛自行車做交通工具,美其言:方便下鄉看診。
李家的自行車,就由李承繼騎走上學。
在這個肚子都難填飽的年代,有病都是自己熬,往往小病拖成大病,最終不治而亡。
五毛錢對大多數人來說,會覺得很貴,但比找醫生看病便宜很多,而且效果立竿見影。
現在五毛錢就能解決問題,還是會有很多人家,會把這幾種藥買上幾粒,以備不時之需。
李小玉在上學之餘,就是不斷地煉藥,煉藥……
現在的她,已經能熟練地背出,古醫書上的草藥與藥性,辨認出藥材,古藥方也能信手拈來。
不斷地煉藥,讓李小玉摸索出,一套獨屬於自己的煉藥方法。
哪怕是不藉助糖寶,也能煉出高於普通藥三倍的藥來。
這其中意味著什麼,連她自己都不知道。
她只覺得自己終於有用武之地了,而且很喜歡這種感覺,讓她很有成就感。
在李小玉給的藥方提供下,鄉衛生院提供的藥材,種類也越來越多。
她把煉成的新藥,止血粉、外用消炎粉、補血丸,裝在自製的竹筒里,這幾種藥暫時不打算漏出去。
這幾種藥有糖寶煉的,也有李小玉自己煉的。
她把自己煉的每樣給李父兩瓶,想看看效果如何,讓李父保密。
一日,李父回來時,激動地給她講。
「今天來了幾個打架的人,一身血咕叮鐺的。
用普通的止血粉根本止不住,大量失血,人眼見的就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