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間更是敲掉了不少蒙古散兵游勇,幾番拷問,多方信息拼湊,眾人才知那蒙古大軍已經西進去了西域,如今這山東、河北境內,竟是沒有太多的大軍駐守。
不論是金人還是蒙古人,只把那漢人當作兩腳羊劫掠,久等宋軍而不得,無奈之下唯有起義自救,如今是處處烽煙四起。
自常石磊揭竿起義,獨孤逸與閆奇就隱在了暗處。這農民起義軍大多是烏合之眾,唯有這常石磊軍法嚴明,不論人多人少,列陣衝殺頗有掌法,雖比不得正規軍,但行伍之間已有氣象,加之他一手好槍法,在眾多義軍中火速的站穩了腳跟,人稱「常勝鐵槍」。
作者有話要說:
常石磊也擁有姓名...
這是咱們「鳳凰軍」的核心人物啊~~~
第159章 常勝鐵槍2
那日獨孤逸救下的孩童姓李名來,其二哥李福,大哥李全。他那大哥本是全村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那日被蒙古兵所殺。
常石磊看獨孤逸對那小童李來頗有回護,便與李福、李來二人結為義兄弟,隨著這十幾天的同行,這村中的有六個青年名國安用、鄭衍德、彭乙、田四、于洋、於潭的,加上李福共七人,儼然成了常石磊最親密的夥伴,更成為這千人大軍中的骨幹。
這一班人馬一路尋著楊安兒的蹤跡,往密州而去。
隨著蒙古軍的北撤,金兵在南線攻宋受挫,掉轉頭來便入山東平亂。在金朝精銳部隊「花帽軍」的共計下,楊安兒所占州縣相繼失陷。
楊安兒率分部在高密被「花帽軍」圍剿幾乎死傷殆盡,楊安兒率部下汲政等十餘人東躲西藏,一路逃亡往即墨。
常石磊等人既要避開那金兵「花帽軍」的主力部隊,又要一路尋那楊安兒的蹤跡,這一路上小仗不斷、次次必勝,大仗不敢、聞風就逃。
雖然眾人心中都是一肚子怨氣,卻知道憑藉著如今己方這戰鬥力,是萬萬難以抗衡,唯有加快訓練、加緊練兵。
即墨境內最東邊有一處山川連綿不絕,名大標山、二標山、三標山,常石磊藏兵此處,令彭乙、田四、於潭三人在山中加強練兵,又令國安用負責安營紮寨、後勤保障,另鄭衍德設崗布哨口、防衛周邊,于洋、李福同自己一起,選了善騎射的三十來人組成斥候軍,四處偵查敵情,摸清金兵動向、尋找楊安兒的蹤跡。
這一日,常石磊帶著這二人正在山北巡訪,忽看到東邊小蓬萊方向發出一枚信號,這是他們從蒙軍身上繳來的,特意用來與獨孤逸、閆奇聯絡所用。眾人趕忙拍馬向東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