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要記得啊,找出那個臥底,就要看,哪個人他做事又不專心,又假裝在做,還不停的看著你,那他就是警察……」哈爾笑著問道,「我是不是總結得很到位?我就說我不是個傻子,對嗎?」
比利咬緊了牙關,他不斷的眨著眼,像是能把那湧出來的情感收回去似的,可他最終還是紅了眼眶,看著他點頭了,哈爾也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而煽情的配樂在此刻響起,更是讓沉浸在悲傷中的人愈發的難受起來。比利在一天接連失去兩個最重要的人,在白色的世界裡,是道尼警探,在黑色的世界裡,是哈爾。而他正一個人處在這空曠的四周,他本可以大哭一場,可是很無奈,他卻已經哭不出來。
比利更加堅定了他完成他的臥底任務,並且還要揪出弗蘭克放在警局的臥底。
而在道尼警探死亡後,在警局的科林也不好過,他這幾個月來和道尼共事,他也受夠了在這兩端遊走的觸目驚心。科林接到了他的女友打來的電話,和他分享他新寫好的那個擁有28個人格主角的故事的結局:「到了最後,他的每一個人格都崩潰了,他不再知道什麼是現實,什麼又是虛假,他失去了原本美好的一切……」
科林走進浴室,氤氳的水汽很快的模糊了窗戶,一雙手將那水汽抹開,鏡子裡出現了科林的臉,他緩緩的抬起眼眸看向鏡子裡的自己,水汽使得他的面容仍舊不甚清晰,可是他的眼神漸漸的由晦暗變得堅毅。
科林再次踏入了辦公室的二層,在道尼警探去世後,特別調查行動小組就由科林擔任了組長,可惜,由於這一系列的原因,科林並不能服眾,所以對於他的到來,小組裡的其餘人並沒有給太多多餘的關心,科林走到中間,他用力的拍一拍辦公桌:「我知道你們都在為道尼警探而悲傷,我也一樣……」見到有人要打斷他的話,科林只一個眼神,就讓那人重新的將嘴閉上,「而現在,我才是那個指揮者,你們必須聽我的命令,我有消息,是的,道尼警探安插在弗蘭克那兒的臥底他聯繫了我,今晚弗蘭克他會有行動,而我們一定能將他成功抓捕……」面對眾人懷疑的眼神,科林站直了身體,「只要你們相信我……」
~
而在結束了《無間行者》的試映會以後,大衛曼寧迫不及待的就開始了他這篇即將會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影評。
「這是一部由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影片,他的個人烙印,使得我在一開始就做好了接受長鏡頭洗禮的準備,而結果就讓我略顯意外,影片開始就是快速切換,特寫鏡頭的拼接、聲音蒙太奇,不得不說,這多少帶著炫技的意味。
犀利的剪輯和音剪使得電影增色不少,配樂有力的烘托氣氛,碎片化的短鏡頭操控著觀影人的情緒,雖然影片在敘事上一開始顯得頗具實驗性,但是馬丁斯科塞斯仍舊在這中間找到了平衡,他歸根到底只是要說好這個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這得歸功於兩位演員全力燃燒自己的精彩的表演,而這其中,我首先想談一談,再次打破我對他的想像的亞歷克斯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