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九大行星,密度、地表溫度、自轉、公轉、水分都各不相同。我猜這些就是他們最初確定的,影響小動物生存的變量。除此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
周承東頓了一下,繼續說,“除去水星之外,金星和火星的空氣中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碳,其次就是氮氣;木星和土星的空氣中主要成分是氫氣和氦氣;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空氣主要成分是氫氣和甲烷;而地球的主要空氣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最後卻只在地球上發現了生物。這就證明了,在空氣成分這一變量中,只有地球的是相對合理的,並且氧氣是生物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於是他們的第一階段的試驗就結束了。”
“至於他們的第二階段的試驗,可能是哪些物種能夠適應宇宙的變遷稱為這個星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經過氣候變化、地質運動等各種影響極大的變動之後,哪些物種可以生存下來。”
李連軍覺得這種說法有些不對,“可是從古至今存活下來的物種也不少呢,比如老鼠和螞蟻之類的。”
“確實。有很多的動物在地質運動之中滅亡,比如曾經主宰世界的恐龍,他們並沒有活下來,這證明,空有蠻力並不能適應世界的變化。而像老鼠和螞蟻這種生物看著毫不起眼,卻能存活至今。所以關鍵就在於,利用非蠻力因素留下來的這批生物中,哪些會成為新的主宰,哪些是會地球繼續往前發展。他們也許有很多的猜想,也許只有一個猜想,那就是……”
“人類。”李曉峰果斷接上,他感覺到了這部分就跟他們平常做生物實驗差不多了。
周承東點頭,“目前來看確實是人類。假設他們的猜想正確。那麼他們的第二階段試驗就結束了。因此就進入了試驗的三個階段,這些成為新主宰的生物,能將文明發展到哪一種地步?哪種類型的人類才能將地球帶到最大的文明程度。因此他們對不同地域的人類做了標記。為了能夠簡單、直觀地看出他,他們選擇標記我們得膚色。”
“不同膚色的人有不同的文明發展歷程,不同膚色的人也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身高長相。因為這些不同,就導致了東西方人民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時會有不同的抉擇,這些不同的選擇又導致了雙方在歷史發展進程的不同步。人類的發展史上,東方文明最初優於西方文明,文明程度和繁榮程度都比西方更加先進。但是工業革命之後西方迅速崛起,西方文明開始凸顯,東方開始沒落。我們的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在研究人性的特點,研究社會變革和歷史進程的時候,也許已經有一個更高級的物種在實驗室里記錄了我們得點點滴滴。”
李曉峰目瞪口呆,覺得碗裡的飯都變成了石頭,變得難以下咽了。他艱難地看了看其他幾個人,“被你這麼一說,我們不就相當於實驗室里的小白鼠了麼?這活著的意義還有什麼可研究的?我們活著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實驗啊!多可憐!活著不就沒什麼意義了麼?”
周承東沒想到他會這麼想,愣了一下,說,“那倒不是。我們既然出生,活著就是為了自己。研究螞蟻種群特性的生物學家是不會在意一個數由萬記的螞蟻窩裡一隻螞蟻是生存還是死亡的,他在意的是這個種群的
大部分個體所表現的生活形態。同樣,我們生為一個渺小如螞蟻的人,活著也好,死亡也好,都不能對造物主產生一絲一毫的影響,但是卻能影響周圍這些跟我們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人。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被研究,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即使被試驗也能頭頂有光的、被單獨記錄在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