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柏皺眉,不解地問:“父親為何這般與人可乘之機?”
“你且等著看便是。”盛紘道,“方才你說的法子,正式御史台的老狐狸們想看到的,可惜,世間之事並不能如他們所願。”
次日朝堂,奏摺內容大白於眾人之前。除了對長楓的彈劾,都察院御史吳英還怒斥盛紘教子無方,以權謀私,縱容其為官不正,品行不端,妄為重臣,甚至話里話外說盛家下一代子孫品性堪憂,難以繼承侯府云云。
對此,盛紘無比淡定,只是問:“吳大人說犬子流連煙花之地,可有證據?是何人首告,順天府可有記錄在案?抑或是犬子舉止失矩,酒後傷亡人命,有大理寺或京衛指揮使司的人捉拿待審?”
吳英聞言啞口,長楓之事哪有什麼官府捉拿,不過是同行之人揭發罷了。盛紘當即上奏說有人誣陷朝廷命官(即長楓同志),請有司審理。這一查下去可不得了,無論涉事的勾欄院還是順天府,上下口徑一致,都說長楓是奉命去勾欄院捉拿人犯的,而非進行不正當消費。
細查之下,還發現長楓捉拿的正是一群仗勢欺人魚肉百姓的紈絝子弟,多半是哪個將軍府或伯爵府的親戚,旁的也就罷了,偏偏其中還有一個叫吳起仁的,正是御史吳英家的那個二世祖。
若真是花街柳巷尋開心的公子哥兒,倒也罷了,查出來也不會處置,最多罰去翰林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好巧不巧,這吳起仁不是白丁一枚,而是仗著祖上的恩蔭在都察院領著不大不小的芝麻官職。大周律法,官員不得狎妓,都察院又是監察機構,吳起仁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更有甚者,那些被抓的紈絝們為了脫罪,相互攀咬,竟將吳起仁也拉進了魚肉百姓這個罪名里,你一言我一語,把個吳起仁說成了十惡不赦的大魔頭。大理寺雷厲風行,順藤摸瓜,連帶查出不少吳家的罪證,奏摺遞到皇上面前,吳英腿都軟了,原先彈劾長楓的那群人見風使舵,轉而攻擊起吳英父子,請求重罪論處。
皇帝也不含糊,當即下旨,吳起仁數罪併罰,流徙西南三千里,吳英治家不嚴,察事不明,誣陷朝廷命官,革職,貶出京城,子孫三代永不錄用。
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概就是如此了。被御前侍衛拖走的時候,吳英大概都想不明白,他明明是找人設計長楓,怎麼就偷雞不成蝕把米,反把自己搭進去了。
盛紘自認真得沒做什麼,就是從長楓口中得知有幾個紈絝子弟最近總是跟他套近乎之後,將計就計,叫長楓想方設法將吳起仁拖進了這趟渾水。考慮到吳家沒做什麼大逆不道的事,他擱置了如小段將軍侮辱良家婦女逼死人命的那種劇本,給吳英父子留了一條後路。
盛紘不算什麼好人,都被設計到頭上了還能聖父一樣胸懷大度。林楓更不是好人,你犯我一尺我還你一丈。跟這兩位比損招兒,吳英這個清貴出身的讀書人還是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