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父皇沒有忘記他的母親,還能夠通過相似的眉眼看到母親的影子,意味著他對母親不是徹底得無情,於他現在的情況亦是有利。但看著他喊母親的名字,身為一個大好男兒,蕭明晟心中還是有些小複雜的。
蕭明晟掩去心底的複雜,又是欣喜又是激動地看向李治。他似乎對李治口中的「媚娘」疑惑了一瞬,但很快掙扎著起身行禮,道:「平,拜見父皇。」
李治如遭雷擊,呆立在原處,心中竟泛起些許迷茫的情緒來。
李平是他一直以來忽略的兒子,因為作為皇帝他需日理萬機,因為李平的生而體弱,未免日後因為失去這個兒子時而難過,李治理所當然地選擇忽略這個兒子。
可是,李平不是隨便什么女人生的兒子,他是媚娘和他的兒子啊。
這個孩子孕育於感業寺中,那個時候的他在前朝後宮的逼迫下艱難維持著自己皇帝的權威。王皇后跋扈,蕭淑妃別有用心,前朝老臣更是沒有真正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以長孫無忌為首,讓他處處受制,這個皇帝做得窩囊無比。
他厭惡王皇后,不僅因為她的囂張跋扈,更是因為她背後的王家仗著這一層關係,大肆攬權,行事張狂,那一副「王家的外孫就是下一任皇帝」的嘴臉讓他噁心。他寧願寵幸宮人,讓無品無級的宮人接連生子,也不願讓王皇后有孕。
蕭淑妃比王皇后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她總比王皇后好擺弄。他刻意給了蕭淑妃希望,讓她以為中宮無子,她的兒子有機會成為太子,引得她與王皇后相爭,以此來平衡後宮的勢力。
無論是王皇后還是蕭淑妃,亦或是後宮中的一眾妃嬪,無一人真正入了他的心。而他喜歡的女人因為是父皇的才人,在父皇薨逝之後入了感業寺出家為尼。
任由武媚娘入感業寺出家,原本是權宜之計。在李治的心裡,他必然是要迎媚娘回宮的。
按照李治原本的計劃,待得他掌控大權,便讓感業寺里的武才人「病逝」,給媚娘換一個好身份,再光明正大地接入宮中,與他相伴。
只是,永徽元年到感業寺上香的時候,重遇媚娘,媚娘一如記憶里的模樣。他心疼媚娘在感業寺中的清苦,感念媚娘對他的情誼,心情激盪之下,他臨幸了媚娘。
不久後,內侍傳來消息,武媚娘有孕。
即使武媚娘有孕,他也沒有辦法接媚娘回宮。說來憤懣,他身為帝王,連納一位女子入宮的門路都沒有。因為後宮一直被王皇后把持著,他想要悄無聲息地帶媚娘回宮,先充作宮人再找機會升她位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王皇后從來沒有什麼顧忌,他要是不管不顧地接媚娘回宮,轉頭長孫舅舅他們就能夠得知他寵幸先皇宮嬪的事情。這種事情可大可小,鬧到朝堂上,能不能如願接媚娘回宮為未可知,長孫舅舅他們絕對又有了「訓誡」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