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於大唐,是大患。
大唐占據中原沃土,遠不是吐蕃貧瘠領土能夠比擬的,從回紇到吐蕃,從突厥再到高句麗,哪一個不覬覦大唐。
高句麗與新羅的遺患,這些年大唐從未放鬆對遼東的管制,一有點死灰復燃的苗頭就下狠手撲滅,絕不輕忽半點。至於上輩子曾經被當做造反口號的王室成員,死的死,廢的廢,保證那些不甘心的復國份子找不到能撐大業的正統繼承人。再加上政策寬厚,不怕那些遺民不歸心。
而吐蕃,可以說是蕭明晟針對計劃最用心的一個了。
他用了五年的時間,親手培養出了一個「佛子」。
吐蕃上下信仰苯教,苯教的創始者象雄古國王子辛饒彌沃佛據載乃是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是真是假姑且不論,但苯教教義中確實有著佛教的影子。
但要是有一個天生佛子帶著比苯教教義更加觸動人心的經文教義,走入吐蕃國民之間呢?
信仰於統治者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得到人心又能夠失去人心。當佛教在吐蕃日漸鼎盛,當佛教與苯教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可以說全民信仰的吐蕃就到了分裂的時候。
吐蕃一旦分裂,大唐想要平定吐蕃便是輕而易舉。
吐蕃贊普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就為了今日的佛子神跡,蕭明晟一邊培養著「佛子」,一邊派人喬裝走南詔國入吐蕃,挑了一個小鎮搞神跡。等到「佛子」可以出師後,將人送到那小鎮,繼續神跡。
雖然「佛子」的攝心術學得不太到家,需要用一點特殊的藥物來加持,但是,對付那些信仰狂熱者,足夠了。
至於什麼梵音陣陣,蓮花綻放,一點暗示外加你一言我一語的描述,說多了仿佛就成了真相。
目前而言,「佛子」的行動還是相當完美的。他全心全意地扮演著佛陀轉世的悲憫,不吝出手救人,日日為那些死在沙場上的亡靈誦經祈福,再加上藥物的影響,「佛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吐蕃人知曉,對他佛子的身份毫不懷疑。
蕭明晟勾了勾唇角,而後道:「大軍現在走到何處了?」
「已至鳳州,再有一日便能歸京。」
蕭明晟唇角笑意更深,他的敏之回來了。
*
大軍凱旋,皇帝對有功之臣又是一頓封賞,身為副將的賀蘭敏之的官職跟著升了一級。
外人無從得知的是,新晉的忠武將軍出宮的時候還附帶了一位太子殿下。
知道他們表兄弟感情好的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今天份的奏摺已經批完,他就不將兒子扣在延英殿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