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接過帳本翻看,上面用硃砂圈起做了批註。和皇帝批註的字有點相像,但是居然比皇帝的批註陽剛?
還沒來得及探究這些字跡的事,包拯便被上面的批註吸引了。
天聖十年,收官鹽五百萬擔,鹽稅四成,得六十萬兩。鹽價三文一斤。
批註卻是:私鹽價格二十文到三十文一斤。
天聖九年,收官鹽四百九十三萬擔,鹽稅四成,得五十九萬一千六百兩,鹽價三文一斤。
批註:私鹽價格十七文到二十五文一斤。
天聖八年,收官鹽四百九十七萬擔,鹽稅四成,得五十九萬六千四百兩,鹽價三文一斤。
批註:私鹽價格十八文到二十五文一斤。
這……有什麼不對嗎?
包拯又再仔細查看了一遍,這位長公主就加了私鹽的價格?
包拯不由的抬頭,看向長公主。
趙霜妍抿了一口茶,見包拯還沒轉過腦子來,嘆了口氣,問道:「包卿可有疑問?」
包拯點點頭,說道:「臣不才,對這帳本看不明白。」
趙霜妍解釋道:「包卿可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既然官鹽產出有所波動,那麼私鹽產出也應該有所波動才是。但是絕對不會是官鹽產出少了私鹽價格反而下降的道理。絕對是官鹽產出越少,私鹽價格越高。
聽阿錦說什么正比反比的,有些亂,反正就這個意思。
而且,趙世全手下怎麼連帳都不會做,哪有連續幾年都是整數的道理?她就不信一定是多少萬擔整,看去年的五百萬擔整,呵呵,當阿禎是傻的麼!
聽趙霜妍一說,包拯瞬間明白了。
包拯再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批註,卻是佩服起了這位長公主。懂民生,心細入微,另闢蹊徑。
包拯回道:「臣明白了,私鹽價格變化應該和官鹽產出相關聯,但如今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卻反了,故此,殿下是懷疑……有人用官鹽和私鹽的差價從中牟利?」
趙霜妍點點頭,想著這包拯果然是聰明人。這點子知識還是阿錦教她的,如果阿錦還在就好了,他對民生數術這方面的事更加明白,雖說駙馬做不得官,但好歹能當個幕僚。
趙霜妍道:「這些年本宮常年在外走動,私鹽這種東西暫時是禁不了的,有需求便會有買賣。但是若是官商勾結從中謀取不義之財導致民心不穩,就算他是天王老子,也要給本宮滾去地獄嘗嘗那裡的滋味兒。」
地獄……那個地方,也應該算是地獄了吧?
趙霜妍的機械右手又「噠噠噠」的敲著桌案,看向包拯,說道:「包卿,你明白該如何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