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後來,這仗越打,死的兵士越多,丟的土地越多,他們的士氣一降再降,慢慢也有逃兵出現。
宋閥這一方,兵精糧足,再有唐一菲等多方支援,不過三個月,就將整個東瀛打了下來。
只是宋閥人口本就不太多,哪怕把所有將士的家屬都遷過來,再遷出原居住的三成百姓,統治這麼大一塊地方,和這麼多倭人,還是很吃力。
唐一菲給了個建議,其他前來支援的各方勢力,每家按自己所出兵士,及所做貢獻,帶走一至十萬倭民,遷到自己的領地,做屯田用。
這樣一來,宋閥也就還清了些人情,且眾勢力也不必擔心缺少人力耕種土地而養不起兵了,宋閥還能減少許多負擔。
她這話一提出來,立時得到一眾勢力的響應。
尤其是這些剛剛在海外立足的勢力,他們缺的就是人口,來上十來萬屯田民眾,只消好好管理,不壓迫太過,他們也不會反抗太過,真要有那野心家想要造反,也得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武力,有沒有那個裝備。
仗打完了,地盤沒人跟宋閥搶,倒是先分起了人口。
陳曼青本以為這一仗,沒個三五年打不完,且宋閥得勝的機會並不大,說不定這仗打完,宋閥也就能剩下些精英戰力,到那時,只得另擇小海島立足了。
卻不想現在的東瀛,不是後世的東瀛,而前來相助的各方軍隊,卻都是精兵強將。
短短三個月,戰爭就結束了,還是這樣全面的大勝。
她也已恢復了往日的精明,先與宋缺商議了一番。才以此間女主人的身份,站出來發言。
“我們都是中原人,中原人口目前不過八百餘萬戶,我們又遷出這麼多人口,不說人口驟減對以後的發展不利。
只說我們這些外遷勢力,中原人口少,本地人口多,並不便於管理。
世家蓄養奴婢是常事,這以後,最好改上一改。凡我中原人皆放歸為自由民,若需奴隸,可在此次人口劃分時,多要上三五萬人口,帶回去好好培訓,無論是賣給當地富戶,還是賞給有功之士都好。
有那麼一句話說的好,不慮勝,先慮敗。
我們這一代人去後,子孫後代之中不可能代代都出英才。若有一日,我們治下的領地民怨四起,也有起義軍反抗時,我希望那領頭之人,還是我們中原人,而不是占了絕大多數人口的本地土著。
只要還是我們中原人當家做主,我們總是占據主動,但若中原人與本地人口的比例,相差太大,難保有一日,我們中原人也成為他人的奴隸。
各位歸去後,可鼓勵寡婦再嫁,獎勵治下百姓,多添人口,少加賦稅,大家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