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錚在這件事上獲益極大,但要說獲益最大的當然還是聚寶閣。
陳嫣想要一炮而紅的目的達到了,現在長安的有錢人都知道有聚寶閣這個地方,而且對第二次拍賣非常期待。
名氣就是人流量,這是不需要懷疑的,所以在拍賣日之外,聚寶閣也人流如織起來——聚寶閣新的裝修很是不錯,又換了更加出色的廚子。不說那種能做出發光料理的神廚,至少都是水準以上的。這樣一來,生意好起來也是應該的。
當然了,比起拍賣會所得,平常經營所得以一個酒舍來說雖然很多,卻是遠遠不及了。
拍賣會也不止是賣珊瑚樹這樣的珍寶,為了給這裡增添文化內涵,其實就是附庸風雅,也會拍賣一些別的東西…
比如說第一次拍賣,陳嫣就拿出了一卷經學博士抄錄的經書。這卷經書並不是什麼孤品、極品,屬於傳承下來了,而且很多人家都有抄錄的。但一般人抄錄的,和經學博士抄錄的一樣嗎?
人家可是頂級學者!有一卷他們抄錄的經書,回去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啊!自家子弟讀書,說不定還能依靠這卷經書攀上什麼人呢!
——遇到經學博士的師兄弟、徒弟、師侄的時候,拿出這個來,多少也有一點兒情面。
而且就算沒有這個,光只是這卷經書而已,也是家中談資,好像家中文氣都昌盛了好多。
最終這卷經書賣出了八十九金…
抽掉抽成之後,陳嫣將錢以那位經學博士的名義補貼給了長安城一些貧寒學子。這是一開始就和人家說好的——做到經學博士份上,不說大富大貴,至少是不用擔憂錢的問題了。
話又說回來了,他們這些人為名聲所累,錢財上也不會豐厚到哪裡去。
這位經學博士是儒家的人,最為奉行『有教無類』,對學生中生活貧苦的總要資助一番。只是完全靠他自己的能力,也是坐吃山空,實在不能持久。
陳嫣找經學博士要手抄經書的時候只有他答應了下來,一方面得錢,可以補貼窮苦求學者,另一方面也是邀名。
他倒是不知道陳嫣弄的拍賣會紅,只是心裡忖度著,若是沒紅,也不過就是抄了一遍經書。此時各類經書字數不長,抄起來也不是很費勁。若是拍賣弄的好了,說不定他就揚名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經學博士一篇手抄經就拍出了八十九金的高價,大家順口一個議論,他的名字也就透出去了。
而且他還將這些錢用來幫助貧苦的學生(當然得是有天分的)…外面說起來誰不贊他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