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選擇了『讀書』!
從前的他只做過小吏而已,小吏會幾個字就行,而且還是相對簡單很多的隸書!真要說正經做學問,那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開始讀書!而此時首先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學什麼!諸子百家,每一家的學問都很好,學哪一家呢?
一般人或許會想哪一家的思想更合自己心意,但公孫弘沒有想過,他只是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選項——一個曾經犯過罪,現在正在做豬倌,已經四十多歲的男人,除了一顆百折不撓、不願放棄的心,還有什麼本錢去做別的選擇呢?
首先那些『非主流』的學術門派就不用考慮了,縱橫家、名家、小說家…甚至墨家,先不說這些學派能不能接受他,就說入了這些學派將來的前途在哪裡,這就是個大難題了!
公孫弘考慮的就是幾大顯學…說實在的,此時他最先想到的是道家和法家。道家黃老派正當政呢!好不好?當然好啦!法家也不錯,似乎無論是哪個學派當政,最終也無法完全甩開法家,即使當政的學派和法家有仇——很多具體的事務還真就只能交給法家的人去干!
但問題是公孫弘沒有門路去投靠道家和法家!
道家就不必說了,黃老派的眼睛都長到頭頂上去了!他們一向走上層路線,收的學生也大多有出身有來歷。偶爾有個把平民弟子,那只能說明人家真的優秀,而且運氣很好。
就公孫弘這種,家裡一文不名,早年間自己是個獄吏,現在更是在做豬倌,兼年齡在四十多歲了。道家的門檻都邁不過去!
法家…法家雖然比道家親民很多,畢竟法家的人大多是實幹家,英雄不問出處的習氣是很重的!實際上很多法家幹吏都是小吏出身。可是,即使是這樣的法家,對公孫弘這種學生也是敬謝不敏的。
躊躇再三,公孫弘選擇了儒家。而儒家又以公羊學派比較有實幹精神,最對公孫弘的口味,所以他開始治《公羊》。
儒家對收學生是最能放開口子的,所以這些年在民間的影響力也是逐步加大的。即使是公孫弘的出身,也沒有成為他求學的阻礙!
一開始是一邊做豬倌一邊自學,後來為了更好的學習,便搬到了臨淄——這裡可是學術的中心!無論是高水平的老師,還是志同道合的同窗都是極容易找到的。
如今他也治學十多年了,因為刻苦,也因為頗具天賦,在認識的儒生圈子裡算是小有名氣吧。
不過真的也就是小有名氣而已,因為他起步實在是太晚了!
他若是個二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人,學了十多年有這樣的成就,那倒是能讓眾人側目,並且對他的未來寄予厚望。但他的年紀…再想想此時的人均壽命,不是人人都能做姜太公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