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本地來說, 並無什麼太大作用。
所以陳嫣當初來到不夜縣度夏, 很多人還很憐惜她…對於長居長安的貴人來說,大概除了長安以外天底下大多數地方也就是鄉下地方了!天下五都或許還有點兒意思,至於其他的,都不放在眼裡。
像陳嫣來的不夜縣,位於國家的最東邊,要不是因為海上求仙山曾經從這附近出發,那真是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了!真正窮鄉僻壤中的窮鄉僻壤!
但這裡果真是這樣嗎?那又不是了。
此地百姓中有一部分確實是海邊不服王化的部落歸化,所以民風與齊地不少地方迥異,頗有些剽悍的意思。但這說明不了什麼,只有真正來到此地才會知道,這裡還是頗為繁榮的。
首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臨著資源豐富的海洋,這裡的居民生活質量其實是高於漢帝國其他地方的百姓的。
海菜、海魚,都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只要一家人勤勞,至少不會挨餓!
再加上此地臨海,煮海為鹽很是常見——燃料的缺乏讓普通人沒辦法大量生產食鹽,但積攢一些之後去縣裡換取一些生活物資,這也很能改善生活!
不過這裡糧食比較貴也是事實,算是有利有弊吧。但比較而言,還是比大多數內陸地區生活的普通百姓強了不少。
除了百姓生活的還不錯,這塊土地最讓陳嫣驚訝的大概是存在於此不知多少年的海洋貿易了。
聽起來仿佛是天方夜譚,但在這個時代,齊地確實已經開始了海上貿易!而且還有兩條航線呢!
一條是北方航線,連接了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這條航線歷史尤為悠久,很有可能在上古先民時期已經存在!當時的部落民眾乘坐簡陋的海上交通工具,很有可能就是原始船隻之類的,在風向合適的時候和隔海相望的部落交換各自所需的生活物資。
這當然是很危險,且很不確定的。
不過至遲到春秋戰國以前,這種往來變得穩定且安全的多了。一方面是造船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們對這片海域的了解加深,對航海術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當然了,經濟的發展也不可不提!如果不是用於交換的商品越來越多,兩地之間的商業活動變得頻繁,是不會有動力開闢這樣的海上商路的。
而到了如今,這條航路變化頗大,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連接了後世的朝鮮半島一帶。這種輻射範圍的增大,當然是商業活動催發的…政治上的訴求麼,至少現在存在於朝鮮半島上的小國與部落還沒有引起漢帝國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