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宗教是一種落後的存在, 其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這顯然就有失偏頗了。事實上, 在人們探索能力還很弱的古代,正是依靠宗教才建立起了最初的國家秩序。
在華夏,封建社會並沒有受到『神權』的多大影響,『皇權』一直凌駕於一切之上!但並不能因此說,華夏的社會穩定就是自己自發如此的了。事實上, 神權依舊在發揮作用, 皇權則更加強勢…而思想文化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方面。
一個封建朝代, 思想文化大興, 本來就是繁榮盛世的象徵!而標誌性的事件往往就是修史、編書之類。
如果可以的話,當權者都是很願意組織這種事的。只要能夠順利完成,這些參與這項工作的讀書人不免要說皇帝的好話…總不能在這一代皇帝之下完成了這樣重要的工作,回頭就罵老闆兼贊助人吧?
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古代社會裡最有話語權的一群人,他們的評價不僅可以在當時發揮作用,還可以留在歷史上, 在長久的未來依舊發揮作用。
另外, 就算不說這些人, 只說文化工作本身。如果成果做出來了, 肯定是要宣傳的,史書上也是要記一筆的…這些都是發著金光的功績啊!說來有些不公平,或許拼死拼活和敵國打仗、在國內搞各種民生建設,也比不上搞思想文化工作有存在感呢!
別以為皇帝就沒有『績效』壓力了,實際上是有的!
且不說身為一個人,多少都有點兒上進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就算從非常實際的角度出發,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各種待遇能夠好一點兒的。皇帝活著的時候待遇由自己說了算,只要沒有玩兒脫了,丟掉了祖宗江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死了呢?即使是皇帝,死了也是『人走茶涼』。
諡號是好還是壞,有沒有廟號,歷史上的評價…這些全都看活著的時候的表現!
特別是現在還是漢代,諡號且不說,至少廟號是非常嚴謹的——到後來,基本上是個皇帝都有廟號,且因為諡號越來越長,很多皇帝乾脆以廟號稱呼了。漢代皇帝的廟號卡的非常嚴,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兩代皇帝,漢文帝有廟號,漢景帝就沒有…
人家實行的是名額制…
現代人或許可以灑脫面對,不在意一些身後事,但對於古人來說,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還有,思想文化工作做的好了,是非常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做這個工作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分子確定一個『標準』的過程。不管怎麼說,有標準總比沒有標準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