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往南去,南方的種植園缺乏勞動力是切實的。就算身無長物,也能先靠著做工積攢啟動資金,將來開出屬於自己的土地。這樣一來,官府就能節省不少開支。
但往北去,問題就麻煩了一些,因為去到當地如果不為人奴隸的話,就得自己開荒種地…在得到收成之前怎麼活?借貸或許是一個法子,但是借貸是有利息的!這些老百姓靠重地,得不了多少利,說不定就要被債務捆綁,一輩子也翻不了身,最終淪為奴隸了。
再者說了,遷移的數量不是一個小數,恐怕當地的借貸市場都無法消化!
說到底,還是得國家出這筆錢…只管著人不餓死,這看起來花不了多少錢,但人口一多,每個人每天只花一個銅錢,一天也得幾十萬錢了,更何況一個錢怎麼打得住!
供養到下次收穫的時候,需要花的錢根本就沒數!
然而,把人全部弄到南方去,這也是不現實的。南方這麼短的時間內怎麼消化這麼多人口?而且北方邊郡因為連年受到騷擾的關係,人口確實不足!有這樣一批遷徙的災民,不分些過去,從長遠看是有害的。
說起這些事,又要操心錢的事情了…劉徹不太喜歡這些,但是沒辦法,還是得聽。
好不容易這些事情告一段落,幾位重臣退下。劉徹稍微休息了一會兒,這才問道:「太子如何?」
一旁的韓讓一邊小心安排宮女上前服侍,一邊道:「太子讀書勤勉,太傅及博士們皆有讚譽…」
元狩元年,也就是兩年多以前,在長子劉據長到自己當年當太子的年紀的時候,覺得這孩子應該不會夭折了,劉徹即安排其成為太子。
彼時衛子夫為皇后,劉據是嫡長子,外面又有衛青這樣的舅舅,這也算是眾望所歸,所以這立太子的事情沒有一點兒阻力…朝中也沒人想過有另一種可能。
就像當年劉啟培養劉徹盡心竭力一樣,劉徹在培養劉據上也很用心。具體表現為,給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師,太子身邊的那一套班子,也都是由有影響力的人物組成的——這很重要!這些人不止能夠教導年幼的太子,也是太子的保護人。
這些人為了自己的未來、家族的未來,當然,還有責任感等原因吧,肯定是要確保儲君登位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第一就是要全力培養儲君。其次,在輔佐幫助上不遺餘力!
如果發生儲君爭奪戰,又或者天子不滿意儲君…這些人就是最後一道保險!
比如說,當年粟太子的太傅就是竇嬰…雖然竇嬰最後也沒能保住粟太子,但他確實做了很大的努力,動用了自己全部的政治資源、人脈。事實上,如果不是劉啟鐵了心地想要換太子,他這樣的舉動肯定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