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又一想,事情沒落到自己身上,誰也不能說他矯情,畢竟入獄兩個月對於淳樸的村子來說,無論他是不是真的有罪,都是一樁談資。並且在村里人看來,但凡是入獄的,那就沒有好人。
“過段時間就好了。”周承康不以為然。
周母那話說的沒錯,他不想去,那是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坦坦蕩蕩,照他們以前的意思,日後還想送希理去鎮上讀書,要是周老大現在心虛,往後希理在鎮上的時候難免會讓人側目。再說,只種地的話,想要供養個讀書人,怕是很難。
現在他越坦蕩,往後越沒有人議論。
翌日早上,因為周承康好久不回來,家裡面的好多東西都需要添置,兩人一大早就去了鎮上,出村的時候剛好遇上了磨磨蹭蹭不肯去的周老大,看到他們的馬車過來,他忙招手,“老四,帶我一程。”
等他人上來,李青荷好奇問,“你們那馬車呢?”
周老大默了下,“賣了。”
其實也不能怪她,周承康還沒說起這個,事實上夫妻兩人獨處的時候並不怎麼說起別人家,尤其是周老大兩人,本就相處得不愉快,說起這些豈不是給自己添堵?
這會兒看到他在路上走,李青荷不過是隨口問問。看到周老大面色不太好,她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車廂中實在尷尬,她還摸到了外頭去和父子兩人坐到了一起。
到了鎮子口放下了人,周承康存了馬車,帶著妻兒去了街上,今日大集,鎮上特別熱鬧,再過一段時間又要開始秋收,現在這些人都忙著準備趁手的農具,頗為熱鬧。
一家三口逛了半日,買好了東西,還去了鎮上的首飾鋪子。倒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許氏那邊每年都會讓他們送幾封信回來。
有時候李青荷來鎮上就順便去問問,這一回還真有。
拿過來打開,許氏信中說了,等秋收過後,她會帶著彬兒回來住一段時間。
自從她離開鎮上,母女兩人已經幾年沒見面,李青荷頗有些想念。夥計招呼他們看首飾,兩人笑著拒絕,前面周承康回來的時候還幫她帶了一些,且鎮上的比起縣城中無論是做工還是樣式都要差一些的。
出了門,一家三口打算回家,現在已經到了午時,大街上的人少了許多。兩人到了鎮子口,把希鈺抱上馬車,李青荷繞過從另一面上馬車,繞過馬車突然看到面前蹲著一個人,嚇得她心都跳了跳,捂著胸口看清面前的人,她有些無語,“大哥,你怎麼還在這兒?”
馬車後面蹲著的,可不就是周老大嘛,邊上的兩桶豆腐實實在在還是滿的,一點沒動。
“我……”周老大揪著頭髮,“我不敢過去。”
周承康伸手去拉他,“其實你多慮了,真沒那麼多人認識你。”他挑起豆腐拉著他去了鎮子口,這會兒許多人都要回家,路過的人挺多,看到豆腐都圍了上來,不過幾息,就賣掉了半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