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當初的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
<div class="contentadv">
可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所以胃炎在幽門螺旋菌被發現之前,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
被同事質疑,蘭麗娟鬧了一個大紅臉,「我這不是想找找靈感嘛,呵呵,萬一有呢?」
牛美琦也不以為意,反正做課題嘛,本來就是天馬行空亂找入口,愛咋咋滴吧,於是管自己低頭工作了。
蘭麗娟也趕緊按步驟開始耐心染色,等做完一些工作,再將玻片拿到顯微鏡一瞧,驚喜來了。
她果然在鏡頭裡看到了一條條彎曲的細菌,一端還有不少鞭毛,難道這就是陳棋所說的不明致病菌?
蘭麗娟又換了另一份標本,再次觀察起來,這次她同樣找到了胃黏膜上的細菌,不過跟前面那份標本的細菌形狀有所不同,但同樣有鞭毛。
這讓蘭麗娟有點不自信了,到底哪一種才是陳棋所說的不明致病菌?
但她還是有點小興奮,至少陳棋所說的胃黏膜存在細菌的假設是成立的,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而且極具有顛覆性,真的證實了,連教科書都要改寫了。
這年頭也沒有微信,不可能馬上詢問。
蘭麗娟借來了紅筆和藍筆,只能將自己觀察到的幾種細菌形狀都用筆畫下來,尤其鞭毛結構,她都畫得很認真,準備寄給男朋友,讓他也辨別一下。
牛美琦幹完手上的活,路過的時候瞄了一眼,奇怪地問道:
「咦,蘭娟你在畫什麼?這是細菌嗎?在胃黏膜標本上找到的?怎麼可能,估計是標本被污染了吧。」
蘭麗娟一聽,覺得也不排除這種可能,那就如陳棋所說,需要多做實驗了。
這時候她也打定主意,回去先學胃鏡操作,然後將整個內科的胃鏡檢查工作都一個人包了。
這樣做她的工作量會額外增加,別人會輕鬆,相信同事們也是樂觀其成,而她自己取標本自己做實驗,更能掌握一手數據。
等將這些不明致病菌研究得差不多了,拿到了一手證據,且標本數量足夠,這篇論文再找找科主任,要發表還得醫院推薦。
到時給陳棋按一個第一作者,這樣他調回城區工作就更能實現了。
蘭麗娟想到這裡,暗暗給自己鼓勁,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這就是陳棋這個重生者的優勢了。
其實在胃黏膜里尋找某些不明細菌,這個檢測尋找工作非常簡單,但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思想都被禁錮了,局限了。
像牛美琦,她就天然認為胃酸泡著的部位是不可能有細菌的,偶爾有發現也是標本污染了。
但偏偏有醫生不信這個邪,像澳州兩位醫生就在不停尋找,找到後又在努力證實這個螺旋樣的細菌跟胃病發生有著直接的關係。
然後他們成功了,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就這麼簡單,但因為簡單,你如果找不對方向,千百次的實驗都是白做的,無用功的。
陳棋是重生者,自己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那都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誰叫他現在領先這個時代40年。
也許哪一天,他和蘭麗娟也能成為「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