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政科科長石應景也是快人快語:
「就是呀,老嚴,你們黃壇區衛生院上上下下可有百來號人,你就不怕你家門被人給拆嘍?」
財務科申昆玲則是心情愉快:
<div class="contentadv">
「黃壇不要補助了最好,咱們也可以鬆一口氣了,你們是不知道呀,往年到年底了,老嚴拿著棉被一出現在局裡,我這頭痛病就要犯了。」
呵呵呵,會議室里眾人都發出一陣輕笑。
嚴院長笑得格外開心:
「汪局長、石科長、申科長,往年是往年,今年咱們可就不同了。往年要討點錢還要看你們臉色,今年咱們自產自銷,自給自足,不給政府添麻煩了。」
或許有人會說,嚴院長幹嘛不繼續哭窮?補助不要白不要。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
一來黃壇衛生院帳上有錢的事情是瞞不住的,畢竟年底衛生局要對每家下屬單位都進行財務審計,到時帳上的一目了然。
第二個嚴院長今天之所以這麼高調來個「御街誇官」,其實他是有目的,有計劃的。
汪局長樂呵了半天,這才認真問道:「老嚴,那你介紹一下,你們黃壇怎麼解決財政困難的?」
嚴院長這時趕緊打開筆記本匯報起來,眾人都豎起了耳朵。
「各位領導也知道,往年咱們黃壇衛生院是有名的財政困難戶,平時工資也只能發一半,年底為了給職工補足工資,那我真是連這張老臉都豁出去了。
衛生院財政困難,主要原因是山里人窮,沒錢看病,其次是衛生院的整體醫療水平落後,大病治不了,小病不用治,上面競爭不過大醫院,下面競爭不過赤腳醫生。
但是,今年我們黃壇衛生院分配來了一個中專生陳棋,這位小同志不得了呀,有著一手了不得的手術功底,所以我們就以陳棋為中心,創辦了黃壇衛生院第一個外科。
並且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愛護下,我們黃壇更建立起衛生院一級的第一個手術室,開業的第一個月,外科就接診病人達千餘人次,其中手術多達600多台,平均一天要做20多台普外科手術。
我們的外科,第一個月就達到了7000元的醫療收入,去掉成本之後,我們的利潤達到了5000元,第一個月我們就補發了所有職工的工資,同時還發放了少量的補貼。」
申昆玲科長一口茶水全噴出來了,然後一邊咳嗽,一邊詢問道:
「你們第一個月就賺了5000塊?乖乖,我記得你們黃壇衛生院本部只有20個職工吧?這樣平均每人能發200多塊錢了?這收入比我都高啊。」
這話一出,會議室里一片議論聲,所有人都有點接受無能,平均一個能發200多塊錢,這是什麼概念?
按國家幹部24級工資算起,一個月200多元,那就是行政十級。
行政十級,一個月工資標準是217元,那是正軍級、副軍級、正廳級、正地市級才能達到的標準。
像汪局長這樣的正科級,一個月工資標準是十七級,101元,就這,已經是衛生局最高標準了。
黃壇衛生院是什麼級別?那是正股級,按古代的標準那都不能算「官」,只能算是「吏」。
結果今天這些小吏拿到手的工資,居然跟知府老爺是一個級別的,遠遠把會議室里的眾人都甩在身後,這讓大夥都無法接受。
嚴院長聽了連連擺手:
「哪能呀,哪能呀,我怎麼敢把錢都發完了?咱們衛生院要錢的地方還有很多,光是手術室還要繼續添加設備,另外我們還要擴建住院部,這都要錢呢,我只是發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嘿嘿。」
邱副局長也忍不住了:
「哪怕一小部分那也不得了,我知道二院在給職工發補貼,一個月最多也就十幾的,你們黃壇衛生院現在工資實發,外加補貼,這收入是直追二院,甚至可能都超過了,乖乖。」
「是啊,老嚴,你們現在一個月能發多少補貼?」
「不行,我不要在局裡幹了,我要去投奔嚴院長,我要去黃壇衛生院了。」
會議室里的機關幹部們一個個都酸了,七嘴八舌議論開了。
可是酸歸酸,沒辦法呀,誰叫各家醫院的財務是獨立的呢?局裡很難干涉。
潛規則都是單位有錢就多發點,沒錢就少發點,年底看財政適當給些安慰獎,反正大家都困難,二哥不笑話大哥。
八十年代的一個特點,企事業單位因為自己能賺錢,所以能發補助,另外節頭節尾還能發不少東西,從生活用品到年貨應有盡有,自主權很大。
恰恰相反,機關單位是真窮,因為機關沒有外快,全靠死工資,所以收入反而沒有企業多。
所以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分配工作,很少有願意去機關的,有選擇的前提下,更願意去大型廠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