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非常牛逼的醫院,牛逼之處不僅體現在醫療技術上,更體現在它的級別上。
三耀的上級部門並不是衛生部,而是一個級別更高、權力更大的部門,接待得也是非常特殊的病人。
所以在華國醫療界,三耀都是超然的存在,各方都要給它幾分面子。
八九十年代,華國最好的整形外科醫院一般是四家,一家是滬海九院,一家是北醫三院,一家是南方醫院,另一家就是三耀。
越中醫院屬於異軍突起,並且之前只注重唇齶裂治療,最近才開始全方位發展整形項目。
所以雖然越中醫院的陳棋很有名氣,但越中醫院的整形外科還真沒有被國內醫療圈放在眼裡,排不上號。
越中醫院整形外科真正引起鬨動的第一樁事情是香江柯家的4億港幣巨額捐款,這絕對震驚了全國所有的院長。
但因為香江病人先是燒傷外科接的手,後來接手的整形外科被人多少有點忽略了,其實有2億就是整形外科賺的。
(後世很多醫院都將這兩個科室合併,成立一個「修復重建和燒傷整形科」)
第二次越中醫院整形外科引起全國轟動的是對一例「真兩性畸形」病人成功進行了矯正手術。
這事在其他醫院屬於八卦新聞,飯後談資,可是對於整形外科界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新聞。
真兩性畸形病人哪怕是這些頂級醫院的醫生也幾乎都沒碰到過。
就算個別醫生以前碰到過,但往往病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要麼一口否定,要麼偷偷逃離,絕對不可能留下治病。
再說了,就算病人死活被醫生留下了,你整形外科醫生也得會做手術呀,不是人人都像陳棋這樣外科樣樣精通,本領逆天的。
所以以上種種,就導致了「真雙性畸形」在國內鮮有發現,至少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學術論文刊登過。
以前沒有,現在有,那這就是一個大寶藏。
劉春嬌做為全球唯一一例兩種功能齊全的病例,那更是一個大金礦。
因為可以申請課題,哪怕一個課題經費幾十萬人民幣,對1990年的醫生來說也是一筆巨款,足夠吃香的喝辣的,這就是利。
另外一個就是名,誰要是成為國內治療兩性畸形第一人,誰就能成名。
而對三耀的副院長蒙玉書來說,一個頂級科研項目,就可能成為他當選「學部委員」的最後一塊敲門磚。
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建國後學部委員(「院士」前稱)增選一直都是走走停停,極不規律。
這就導致了很大一批科研工作者,在有生之年並沒有能當選為象徵著最高學術地位的「學部委員」,人才斷檔得很厲害。
等到1979年5月才進行過一次學部委員增補工作,之後又中斷十年。
直到1990年國家才再次啟動了進行了學部委員增選,名額只有50個,可是全國高級知識分子,各行各業,各家單位正高以上職稱就有十幾萬人。
這麼多人爭搶50個名額,可見學部委員的含金量。
不僅是總體委員名額少,同一學科的學部委員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同一學科,往往是偏理論的科學院一個名額,偏實踐的工程院一個名額。
1990年雖然沒有分得這麼細,但這次學部委員增選,因為整形外科沒有一個學部委員,所以特意給整形外科設了一個名額。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也就是說全國這麼多從事整形外科的醫生要爭搶一個名額。
其中最有資格的是三耀的蒙玉書教授,還有北醫三院的葛明華教授,滬海九院的方兵教授,南方醫院的曹立春教授等。
其中蒙玉書最強勁的對手應該是北醫三院的葛明華教授,因為葛明華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唇齶裂診治聯盟主席,頜面部整形在國內非常著名。
當然所有人都忽視了越中醫院還有一位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理事,陳棋。
可是國內的學術環境是很搞笑的。
你在國外再牛逼,影響再大,在國內是沒啥用的,國內不承認你,噯,你氣不氣?
相當於你拿奧運會金牌沒用,國內講究的是全運會金牌。
就跟屠奶奶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了,國內醫學界第一人,卻4次參選,最終還是當選不了「院士」。
為什麼?
理由很多,一個嘛說青蒿素是團隊成果,不能算個人成果,所以不是屠呦呦的功勞。還有一個理由嘛說是屠呦呦年齡偏大了。
(諷刺的是,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最年長的候選人77歲,共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最年長的候選人68歲,共4人。)
其實說白了,那就是院士參選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山頭,就跟手外科是袁氏手外科的天下,那麼院士也只能出自袁氏手外科的徒子徒孫。
還有一個,院士提名需要有規則,其中第三章「提名和確定候選人」,第七條:院士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提名候選人,不受理個人申請。
<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