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想像中, 此二人該是相見恨晚,惺惺相惜,把酒言歡,酒到酣時,沒準兒把子都拜了。千百年後,史書上濃墨重彩記著賢君良將,而我深埋功與名。
我自然是沒瞧見,實際上,申時一到,賀盛推了身上冗事,掀開帘子走進我營帳中時,太子已負手立在裡頭,兩人對望了一眼,臉色俱是陰沉了下去。
“你怎麼在這兒?”“殿下怎麼在這兒?”同時響起。
雖說沒有把酒言歡的場面,可好在我準備的那一壺佳釀是沒浪費的。也不知是誰挑了個頭,兩人在我營帳前空地上比試起來,太子持劍,賀盛持刀,打得盛大至極,兩人都諢忘了開頭說的“只是討教,點到為止。”
而這兩人一個剛歷苦戰,一個日夜兼程片刻也不敢耽擱地趕了好幾天路排兵布陣,皆是沒什麼翻上天去的氣力了。
是以當太子的劍逼近賀盛的喉嚨,賀盛手中的刀對準了太子後心之時,兩人皆是收了勢,各退幾步,低喘起來。
而後那一壺酒成了給這兩位順氣用的。
他們兩人鬥毆的時候,我正在先前的主帳裡頭。自從父兄啟程,主帳便是盧伯在住。如今大戰剛過,沒騰出人手來收拾,裡頭的東西還是他在的時候一般。
我是慣不愛收拾東西的,營帳裡頭基本都是兩個哥哥去找我的時候看不下去收拾兩把。可盧伯是個愛規整的,原本連鬍子都要每日剃的乾乾淨淨,只是守城時太忙亂,才疏忽了這些。
案上還有一副攤開一半的地圖,只寫了個開頭便被折起來放在一邊的家書,軍務冊子,雜亂扔著的兵法。
我一一收拾整齊了,規矩放好,一面做著,一面同他絮絮叨叨。
話說了一半,我十分自然地跟了一句,“盧伯你說呢”,半晌沒有回音,手上的動作才慢下來。
他說他家在南方,是三月里會煙雨濛濛的南方,他那比我小一歲的閨女,也跟煙雨似的,又柔婉又好看。
他屍身是按著一品大將的規制送回鄉厚葬的,贈了諡號,妻子兒女皆有很好的安置。軍伍中人,能得此結局,本是算好的。
可我心裡頭清楚,若不是為了救我,他本該是能錦衣還鄉,頤養天年,含飴弄孫,而不是孤零零躺在陰暗潮濕的泥土裡,死前都沒能再見上心心念念的女兒。
我抹了一把眼睛,“盧伯你真是,什麼給我的念想都沒留下,我想找你說說話,還得跑南邊兒去。”
主帳里空蕩蕩的,只有我一個人的聲音。那個笑著喚我“小兄弟”的聲音,終是再也不能響起來了。
我朝南跪下,鄭重磕了三個頭,才退出來。
傍晚傳了消息來,說是父兄同賀家先一步匯合了,馬上便到玉陽關。